|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即便到今天,岳云鹏也不算那种无所不能的相声演员。他不会B-Box,也很少有模仿,没尝试过说唱。除了河南家乡话,他几乎一个倒口(即使用方言表演)的节目都不会,因为口音会串。他承认这些都是他的软肋。“人一定不会拿自己的软肋和别人硬碰硬,你碰不过人家。”他说。
但他又是愿意尝试新花样的人。
他会改造相声里的出场人物,设计得更好玩儿,并考虑细节。《当行论》里有个拉车人,传统的演法两句话就带过了,岳云鹏的版本把这个人演了一遍出来。而《怯大鼓》中(他把这个原本是山东话的倒口活改成了河南话),他删掉了一些旁支人物与对话,把戏份都集中于主角与二婶的絮絮叨叨的对话中。这几个作品属于他网上传播最广的,其他人会借用他的版本来演。
德云社里有一批“传统派”。他们趋向于稳健地使活儿,以前老先生怎么使,现在舞台上就还该怎么使。负责向学生授课的“德云总教习”的高峰就负责教最传统的段子。对于尚筱菊来说,高峰是帮他打下地基的人,师父则是带他跳出地基的人,“比如三翻四抖,节奏快了,可以试试两番就抖,因为观众已经坐不住了,他等不到你第三番。”
相声泰斗马三立的经典段子《对春联》里,春联只念一遍。而4月17日在河北沧州的演出现场,岳云鹏把念春联变成了与观众的互动。他先念了一遍,然后又念一遍,接下来就鼓动全场观众。于是,整个体育馆都在念春联。“你现在全中国说相声就这么来回互动跳出跳入的,谁也干不过的他,形成风格体系了。”孙越说。
“传统派”可能无法接受这种行为。首先祖师爷没这么干过,其次也是有风险的,观众出戏了,叙事的主线也被打乱了。“怎么跳出得这么硬啊?”孙越最初不是太适应,但他发现观众认可度挺高。他想通了。相声发展到这个年代,是需要越来越多的互动。因为观众也有展示欲与表演欲。“他在去现场听你相声之前,把你的所有相声都在网上听完了。你说什么,他都知道你下边要说什么,他唯一开心,就是你带领他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