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5|回复: 0

岳云鹏:相声界的“阿甘”----他们叫他相声阿甘

发表于 2016-9-28 22:13: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即便到今天,岳云鹏也不算那种无所不能的相声演员。他不会B-Box,也很少有模仿,没尝试过说唱。除了河南家乡话,他几乎一个倒口(即使用方言表演)的节目都不会,因为口音会串。他承认这些都是他的软肋。“人一定不会拿自己的软肋和别人硬碰硬,你碰不过人家。”他说。

但他又是愿意尝试新花样的人。

他会改造相声里的出场人物,设计得更好玩儿,并考虑细节。《当行论》里有个拉车人,传统的演法两句话就带过了,岳云鹏的版本把这个人演了一遍出来。而《怯大鼓》中(他把这个原本是山东话的倒口活改成了河南话),他删掉了一些旁支人物与对话,把戏份都集中于主角与二婶的絮絮叨叨的对话中。这几个作品属于他网上传播最广的,其他人会借用他的版本来演。

德云社里有一批“传统派”。他们趋向于稳健地使活儿,以前老先生怎么使,现在舞台上就还该怎么使。负责向学生授课的“德云总教习”的高峰就负责教最传统的段子。对于尚筱菊来说,高峰是帮他打下地基的人,师父则是带他跳出地基的人,“比如三翻四抖,节奏快了,可以试试两番就抖,因为观众已经坐不住了,他等不到你第三番。”

相声泰斗马三立的经典段子《对春联》里,春联只念一遍。而4月17日在河北沧州的演出现场,岳云鹏把念春联变成了与观众的互动。他先念了一遍,然后又念一遍,接下来就鼓动全场观众。于是,整个体育馆都在念春联。“你现在全中国说相声就这么来回互动跳出跳入的,谁也干不过的他,形成风格体系了。”孙越说。

“传统派”可能无法接受这种行为。首先祖师爷没这么干过,其次也是有风险的,观众出戏了,叙事的主线也被打乱了。“怎么跳出得这么硬啊?”孙越最初不是太适应,但他发现观众认可度挺高。他想通了。相声发展到这个年代,是需要越来越多的互动。因为观众也有展示欲与表演欲。“他在去现场听你相声之前,把你的所有相声都在网上听完了。你说什么,他都知道你下边要说什么,他唯一开心,就是你带领他说。”

最能引起全场互动的,当属《五环之歌》。歌词本身毫无意义。每一句都是废话,到了高潮处,“修到七环怎么办,你比五环多两环”,还是废话。他喜欢改编歌曲当包袱放进相声。有好多小包袱台上使一两回还行,往后使就不响,就不用了。《五环之歌》只是岳云鹏众多“小实验”之一,它恰好是一直受欢迎的。

《五环之歌》已经成了岳云鹏的标签。它变成了手机铃声,还被选作电影《煎饼侠》的主题曲。越来越频繁地,岳云鹏的表演,是以全场大合唱《五环之歌》收尾。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曲,郭德纲的时代最后和观众一起唱《大实话》,小岳岳的主场上,最强音就是《五环之歌》。

像是一个值得玩味的循环,在他入行初的很长时间里,他没有得到说的机会,他只能唱——尽管太平歌词与流行歌曲本质是两种东西,唱法也大相径庭。“那时候贯口特别吃香,唱不吃香,现在唱吃香了。”孔云龙说。

当初一同拜师的两位面馆伙计,已经很久没坐一起聊天了。“如果有机会,我们哥俩能好好聊一宿。”孔云龙说,“其实会挺长见识的,我想听听外界我们不知道的……当然我也能给他讲一讲队里面发生的事,他现在已经很少来小剧场了。”

当年力主开除岳云鹏的两个人,一个已经过世,一个虽在德云社,但不再登台。

他们叫他相声阿甘。电影里的阿甘天赋不济,却有着惊人的忍耐力,某种程度上,岳云鹏也一样。相声是他18岁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是他饿肚子时候选择的职业,他曾直白地说,学相声是“为了生活,为了养家糊口”。而最后,他爱上了它。

    这并不是一个英雄的故事,只是关于中国梦的某种草根样本。整个故事的精华并不在于,一个出身卑微的人最终获得了命运的眷顾,而是在漫长而巨大的失败中,他如何面对自己。    




    来源:观察者网




   
相声阿甘.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