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28|回复: 0

评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跨入新的十年

发表于 2010-2-1 15:00: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天是腊月十八,再过三日就要打春。一年之计在于春,十年之计在头年。在2010新年刚刚过去一个月,农历庚寅年的一只下山虎又在向我们沉稳地走来,我与我的同事们向企业和企业家读者们提前拜年。

  提前不是抢先,年根儿上大家都忙,节中又要与亲朋好友相聚,提前见缝插针地在版面上讲些感悟之言,随机听到看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大家都知道,刚刚过去的一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济刺激政策,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2009年,我国GDP增长达到超预期的8.7%,其中第四季度GDP增幅重新回到两位数。与此同时,2009年对外出口达到12016.7亿美元,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这一切来之不易,是适时宏观调控的成果,更与广大企业及企业家的努力分不开。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征兆明显,世界经济已经步入“后危机时代”。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是负0.8%,是二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但2010年将会达到3%左右,这是一个明显的V字反转。事情还在于,2010年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预计平均6%,而中国很可能是10%,因此,世界异乎寻常地关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相比之下,美国2010年是2.7%,日本是1.7%,欧元区16国为1%,印度增幅是7.7%或7.8%。世界各国之所以关注中国,不仅是因为中国有效地战胜了危机成为引领全球经济走出谷底的关键性力量,也是因为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国经济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但也要清醒看到,这列火车并非是磁悬浮,一任飞驰,毫无磨擦系数,经济发展也不是线性的,无须悬念。2010年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国际金融体系受损和贸易保护主义将会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抑制国际市场的需求,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和美元汇率振荡可能加剧。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牢固,经济运行中新老矛盾相互交织,需要继续加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国内货币信贷存量较高等因素对物价产生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的火候更要细细把握,既要继续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又要有节奏。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决策,需要企业家很好地去体味、去把握,希望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审时度势,深入洞察和捕捉各种发展机遇,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把企业做得更好。拓展发展空间,并非单纯数量上的扩张,主要的还是质的变化与飞跃。企业的发展空间既小又大,拔着头发要上天永远不可能,坐着飞船到宇宙却是现实。企业的发展空间,在战略也在战术,在国内也在国际,在传统产业也在新兴产业,在二、三次产业也在一次产业。总之是机遇很多,慧眼识之,能者安之,猛虎下山,风云际会。但不管是如何拓展,有几个意识不可无。

  一是创新意识不可无。因为下一个10年是创新的10年,是创新驱动发展的10年。

  从国际上看,上一个10年,经济发展主要靠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强化了社会生产力,尤其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一是虚拟经济从某种程度上延展了经济发展的空间。但虚拟经济毕竟要同实体经济伴行,因此未来10年的发展要靠全面的技术创新包括信息技术的创新来驱动。危机发生后总要伴随着反思,总要找到有效解决危机的途径,这就一方面要求调整生产关系,修补和扬弃不适应的金融体制和阻碍全球贸易的潜规则;另一方面则要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寻求新的、更大的突破。现在都讲后危机,究竟什么是后危机时代?后危机时代意味着同危机前不一样的时代来临,这将是一个调整的时代,变革的时代,创新的时代,是新生产力发展、新发明成果密集涌现的时代。信息产业在向更高层次发展,三网合一将极大地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涉及到现有物质产品、服务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此其一。其二,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同样会重塑我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出现新的经济价值体系,包括产业体系和产品体系。其三,虚拟经济不再可以高高在上,脱离实体经济,成为不受商业万有引力控制的经济小天体,它必须以商业信用轨道为其运行轨道。其四,新的产业不断产生,包括航天、生命科学、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等,将会极大丰富社会的产业概念。其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还要进一步发展,而中国的崛起也必将是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中崛起。

  1月27日达沃斯开坛,主题是重新思考、重新设计、重新建设。思考、设计和建设什么?说透了就是要思考、设计和准备建设后危机时代的经济生活。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已是40届,对世界经济和企业组织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今年的论坛,其议题既是抽象的,也有具体针对性。为什么说是抽象的,因为他抽象和重复了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思维和实践的老命题,那就是危机后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设计、不断地建设、不断地寻求浴火重生。为什么说是有具体针对性,则是因为惊人相似的历史不会重演,老命题中自有新背景和新内容。在上个世纪发生的第一次全球经济危机之后,欧美各国也看到了过度投机和过度信贷的恶果,但重新思考、设计的结果还是脱不了通过战争和排他性争夺垄断资源方式瓜分制造业带来的红利,并在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时移事移中再次踏入信贷危机的泥坑。如今,世界又一次处在后危机时代的门槛,未来的世界经济将如何重新设计,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关注,发展中国家也在关注,中国和中国的企业同样在关注。不同以往的是,大家都有了思考权,也有相应的话语权;重新思考、重新设计、重新建设,话题不错。关键是思考什么,设计什么,重新建设什么?至少,那重新两个字,最要突出还是一个新,也就是说,既不能走老路,甚至走向自我封闭和自我保护,也不能只是亡羊补牢修补篱笆,要在对惊人相似历史场景的反思里,把设计、建设的重点放在创新的砝码上。要用有序和谐竞争的方式去解决不和谐的老问题,从而重塑世界经济的新格局。

  就我们的企业而言,创新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涌现出真正市场意义的企业,也不过几个十年。一方面在经济转型中新老矛盾交织,市场瞬息万变;另一方面人才和设备技术等要素还有集聚的过程,实现自主创新很不容易,但这又是必由之路。我们有200多个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去年我国又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世界工厂曾经让国人激动不已,但在整个世界产业分工中还是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而且是处在垂直分工的中低端,逐步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特别是水平分工中的价值链的地位,是强化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但这只是第一个层次的要求,更高层次的要求是追赶与跨越,而要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舍自主创新别无他途。我国以连续多年接近于双位数的速度创造了世界发展奇迹,值得自豪,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过多地依靠了物质与能源消耗,造成了新的资源瓶颈与环保瓶颈,这就从根本上提出了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历史课题。这道题必须解,这个坎必须跨过去。道理很简单,即便是以投入产出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去看,也要把创新作为一把万能钥匙。所以,无论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观层次上看,还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微观层次上看,都要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目标上推进自主创新,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实现由“数量增长型”向“效益发展型”转变。

  二是品牌意识不可无。品牌是企业软硬实力的结合,也可以借用说是一种“巧实力”。

  在后危机时代,品牌有了新的内涵和外延,至少需要从两个方面去重新思考:其一,品牌是企业竞争的综合商誉载体和感性标志,体现在市场占有率上,但包涵了消费者对企业诚信、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技术含量、环保节能以及企业公民对社会责任担当的立体认同。在这里,质量与创新创意互为表里,构成了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消费力,因此,品牌特别是自主品牌的打造,同自主技术创新关系密切,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后者是前者的基石。有了创新企业的方队,才会有自主品牌的方队,有了自主品牌的方队,才有了在全球商战中取得不断成功的基业常青的企业。其二,我国是制造大国,但又是品牌小国。这是一种必须改变的不对称。拥有世界品牌的多少,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创造世界级的品牌,是企业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民族振兴步伐的重要战略任务。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产品靠物美价廉的价格优势,但“价廉”也同时成了软肋。去年年底,我国在美国电视有线新闻网(CNN)播出“中国制造”的广告,完全可以看作是向世界发表的品牌宣言。对品牌战略的重视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我们的企业不可能不为之动容、为之奋战。立足于后危机时代,我们会发现,随着创新力的本土转移,以低成本为特征的产品营销将会成为过去,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企业品牌将会不断出现。建设和发展自主品牌,除了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市场份额和超额的附加值,还会给中国的产品、中国的经济带来新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因此,从战略高度出发,实现由中国价格到中国价值的跨越,是企业的重要使命。

  三是责任意识不可无。责任意识是最可贵的一种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振兴中华,企业更要担当大任。

  增强责任意识不仅意味着企业要争做优秀企业公民,同时也要为民族振兴尽到自身的责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实力的不断壮大,我国企业在国际经济生活中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诚信立企,科技兴企,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安身立命,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为世界经济的持续繁荣做出我们的贡献。我们的近代企业家常讲实业报国,现在是改革兴国、开放兴国、产业兴国、科技兴国、低碳兴国,发展是硬道理,我们的企业家完全可以有更大的抱负,更大的舞台,创造出更大的业绩。只有出现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大的品牌,出现一批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企业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实现。

  今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从2010年到2020年这一个新的10年里,是我们国家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让我们努力,也让我们用这样一句话共勉:以昂扬的姿态进入新的10年!
来源: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