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优化师资队伍,构建“双导师”培养机制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是基础,优秀的师资团队是关键。山东在试点中大力推动校企双方依据企业经营状况、装备情况、带徒师傅数量,学校师资配备、实训条件等,结合企业岗位标准,重构课程、实习实训体系等,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同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的“双导师”培养培训机制,建立选拔、考核、激励制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刘玉祥介绍,该校与联想集团的试点,由校企双方根据师傅聘任标准,组建由专业教师、企业高工参加的20人的“校企联合教学团队”,采用导师组负责制,发挥校企双方育人优势和积极性。导师组由2名老师组成,一名来自学校,主要负责学生心理辅导、德育以及文化课程教学工作;另一名为企业高工,负责徒弟职业素养养成、技术技能的传授。
山东职业学院和青岛地铁集团的试点班企业师傅,则由青岛地铁集团制定聘任办法,财政拨付经费的60%用于企业师傅培养“准员工”的培养费。每学期末,双方对师傅进行考核,优秀者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奖励,并聘为山东职业学院“讲师”或“教授”,进一步推动师资团队建设。
现代学徒制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有章可循的标准体系。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过调研分析,制定了师资队伍结构建设标准、导师与师傅能力标准,并通过系列培训、人员引进和项目演练等,提升师资队伍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每个学徒实习岗位配备一名师傅,每位师傅带3个徒弟,9个学生为一组,配备1名校内导师。3位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一学习小组安排1名组长负责,完成轮岗实习任务,提升培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