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服务三农
我的校园我的家 [align=justify]7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双喜临门”:[align=justify]7月底,由教育部全面组织,面向全国所有高校开展的“2016年全国创新创业高校50强”名单公布。50强名单中,包含北大、清华、人大在内的19所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25所省属本科院校、6所高职高专院校。其中,江苏有4所高校入选,分别是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既是全国入选的6所高职高专之一,也是全国唯一入选的农业高职院校。专家组副组长赖晓桦通报第三方开展的毕业生对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满意度调查情况: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进入调查的20所高职高专中位列第一,其中,9项指标均排名第一。[align=justify]此前的7月15日,《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本次报告首次公布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综合得分第一的成绩荣登榜首。全国高职校长联席会主席董刚、上海教科院马树超副院长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长期重视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工作,拥有一个国家级保种场、一个国家级动物基因库和一个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在2012年科研经费就超过了2000万元,这是高职教育科研发展的一个里程碑。”[align=justify]“全国创新创业高校50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这两个‘50强’同时花落牧院,是对牧院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特色和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充分认可和肯定。”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吉文林说。瞄准全国领先、世界知名、更高层次的办学思路,和双“50强”同样令牧院人感到自豪的是,这几年,学校获得了一个个国家荣誉,跻身全国高职院校第一方阵。学实力雄厚。学院占地4550亩,校舍建筑面积57万㎡,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近15000人。形成了以凤凰路校区为主体、现代畜牧科技园和中药科技园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办学格局。[align=justify]专业特色鲜明。学院围绕农牧产业链设置46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5个、国家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重点专业群建设点4个。先后获省部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奖60多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align=justify]师资力量优越。学院现有教职工1020人,其中,专任教师612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452名,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02名,正教授54名,其中,二级教授3名、三级教授6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2%。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新中国六十年畜牧兽医科技杰出贡献人物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农业职教名师4人、省中青年“特贡”专家2人。[align=justify]科研能力不凡。全国职业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第九,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排名第一。全国唯一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苏姜猪新品种的院校,唯一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团队的高职院校,唯一开发国家二类新兽药的高职院校。在2012年科研经费就超过2000万元,成为高职教育科研发展的一个里程碑,2015年科研项目经费达到5000万元。
[align=justify]服务社会强大。学院长期重视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工作,建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align=justify]目前,学院不仅在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动物药学、食品科技等传统专业上有特色优势,而且在整个农业产业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农业物联网系研制的“基于SAAS模式的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可以实现产地质量信息可查询、问题产品可溯源、事故隐患可预警等功能,已经在包括泰州在内的全省200多家农业企业(生产基地)应用。[align=justify]学院建成了国家级水禽基因库,保种繁育国内外优良水禽品种,成为国内收集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水禽种质资源基因库;还利用地方优质“姜曲海”猪种,历时16年培育的“苏姜猪”新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填补了泰州培育畜禽新品种的空白。在滨海县帮办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达到800余人,带动农户2000户以上,农民组织化程度达到56%;2.5万名农民从事苏姜猪或二元杂交后代生产,带动农民增收约1500万元。充分发挥重要的科技人才支撑作用,服务于全省的农业转型升级。[align=justify]由学院150名教授、博士和2000名高年级学生组建的科技服务团队,强力推进挂县强农富民、驻企兴农、百师兴百村等“五大工程”,实施“品种+技术+基地”服务模式,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科技服务“三农”贡献突出,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富农突出贡献单位”和“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单位”。[align=justify]实训基地一流。学院投资8个亿,建有现代畜牧科技园、中药科技园等产教融合基地。拥有国家水禽基因库、姜曲海猪保种场2个国家级保种与研发机构以及江苏省兽用生物制药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14个省级研发中心。各级各类实验室、实训室200多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700多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8亿元。[align=justify]职业技能扎实。在全国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近三年有11名同学获得一等奖,2名同学获得二等奖。学校校友侯斌在首届全国动物防疫在职人员职业技能竞赛中折桂,获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赛项“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一等奖。[align=justify]就业前景广阔。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9%以上,连续八年获得“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跻身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2014年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align=justify]校园文化厚重。走过近60年的不凡路,牧院人倾情服务三农,开创了富有农牧特色的校园文化。自2013年学院获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优秀”等级以来,学院阔步前行、砥砺奋进,进入到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一方阵,获得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创新创业高校50强”等诸多荣誉。牧院人凝练出了团结拼搏的战狼精神、负重奋进的黄牛精神、坚韧不拔的骆驼精神、争创第一的奔马精神。秉持着这样一种精神的力量,学院逐渐锻造了校园文化的精髓,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唯一的一所农牧科技类职业技术学院熠熠生辉,成为其特色鲜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真实写照。[align=justify]学院精神:团结拼搏、负重奋进坚韧不拔、争创第一[align=justify]牧院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忧患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align=justify]办学理念: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紧跟区域增长极发展[align=justify]发展理念: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科研促校[align=justify]校训:修德弘毅 励学尚能[align=justify]校风:团结拼搏 负重奋进[align=justify]教风:厚德垂范 博学济农[align=justify]学风:诚信立德 勤学致用       
[align=justify]校园景色怡人。“红墙绿树、碧水蓝天”的校园,主流和大众媒体评为江苏省最美校园之一。产教融合基地——畜牧科技园示范园田园牧歌景区被授予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等称号。[align=justify] 陆建华 董 杰 周荣甲
[align=justify]来源:新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