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01
我收到―些高三学生的来信,信中说:“我高考成绩一般,只能上二本,但当年你也是二本院校毕业的,我觉得我毕业的时候能跟你一样好。”
我是二本院校毕业的,可能你觉得我现在还挺好的,但我依然觉得我跟那些名校的同学有巨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不是毕业后的薪水,也不是学业水平的差距,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与做事标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一直没办法清楚地描述这种差距,一直到我最近看到了《精进》这本书中的一段话,描述得非常贴切:“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左右。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因为高考本身带来的挫败感,二三流高校学生的身份设定及环境暗示,不称职的老师所引发的失望以及同学间放任自流气氛的带动作用,都容易让他们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地度过每―天。”
看到这段话,我想到大三大四在北大交流学习的时候,最让我震撼的不是老师多牛,同学多聪明,而是一种大家都积极努力的氛围。比如期末考试过后自习室依然灯火通明,课间20分钟学校里到处都是叼着面包奔跑的人。每个人都毫无时间观念地疯狂学习,参加各种活动。在我眼里,他们永远充满着斗志,谈起各种竞赛和活动都特别兴奋,每天从睁眼就忙得不可开交,到晚上―两点睡觉都也是常事儿。没人抱怨自己辛苦,也没人抱怨生活艰难,大家每天都忙得鸡飞狗跳,但又特别开心的样子。
我―直记得的是这种从每个人身上散发出的生活学习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不由得带动着我,虽然我跟他们差距很大,但也不断激发着我向他们看齐。直到现在,我都在用我能见到的周围最牛的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虽然经常做不到,但这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在自律和自省中生活,虽然辛苦但总有进步。
我的大学是二本学校,也有一些二本学校的网友给我写信说一些现状,比如自己努力学习就会遭到周围人的排斥,同学们的学习意识很差。而个别稍微努力点儿的同学,如果不去看看外面真正的世界,就会觉得自己相当不错了,或者觉得自己的努力被同学排斥孤立,可能是自己的错。
其实每个同学进入大学的时候都怀着努力学习的心态,一二三本都有好学生,也都有特别努力勤奋的人,但为什么走着走着就会消失一大半呢?其实就是《精进》里的这几句话:“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地度过每一天。”
来源:人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