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市场关注有所提升
清代张之洞曾界定“古籍善本”的涵义,他认为,古籍善本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足本:无缺卷删页;二是精本:刻本极佳而字体版式极典雅,又校注极精而全,非唯少错讹,且校勘之间,能见出藏书史与古籍流传史的脉络;三是旧本:传承悠久的写本刻本,如宋版元椠。目前所说的艺术品市场上的古籍善本,则主要包括刻本、墨迹本、碑帖、印谱、信札以及其他文献。
在雅昌艺术网对古籍专场拍卖的统计中,包括377次专场拍卖,但其成交率和成交额都较低,甚至近50个专场成交率为零,不难看出古籍的冷门程度。据统计,迄今为止成交额最高的专场是2012年北京匡时春拍的“过云楼”藏古籍善本专场,拍得2.162亿元,藏品共1292册,每册平均仅十几万元。而今年春拍古籍善本在几大拍卖公司创造的佳绩,可以看出市场对古籍善本的关注度已出现变化。
以保利拍卖推出的古籍善本为例,在2015年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中,五代时期刻本《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以 400万元起拍,经数轮激烈竞价,最终以2645万元成交,超最低估价6倍。今年保利拍卖在春拍中推出了“古籍文献 唐宋遗书 翰墨精萃 西文经典”专场,该专场共有876件古籍善本、文献翰墨,总成交额为4416.05万元。其中,《佛说弥勒上生经》(中原刻经)以506万元成交,超估价10倍之多,拔得本场头筹。《易本义附录纂疏十五卷》以255万元落槌,《说一切有部顺正理论卷第四十八》则以230万元成交,位居本场第二、三位。
保利拍卖古籍文献专场负责人孟楠表示,在这次拍卖中,写经和刻经都拍得不错,甚至有很多残经也拍出几十万元的价格,两个宋版和元版书拍出100多万元,均远远超过预期,“这说明藏家的眼光转变了,更多向留存年代久远、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古籍文献上靠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