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图为接触网上部作业场景

图为变电所送电操作场景
    9月27日,郑州市南四环至机场城郊铁路一期工程全线接触网一次受电成功,顺利实现35kV高压、400V低压和1500V直流的全线“大电通”,这是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为祖国67岁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
    城郊线全线接触网电通,意味着一条地铁线建设的“四步曲”(洞通、轨通、电通、开通)已经走完前三步。目前,全线电客车熱滑正在进行中,国庆节后,将进行列车动态信号调试,向全线综合联调和试运行作最后冲刺,春节前城郊线有望投入试运营。届时,广大市民乘地铁1、2号线转城郊线到达机场将十分便利,多年的梦想将成现实。
    城郊线一期工程北起2号线最南端南四环站,向南经龙湖镇、华南城、航空港区,止于机场T2航站楼,全线31.7公里,共设车站14座;其供电系统安装工程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承建,项目合同额4.51亿元,专业涵盖变电所、环网电缆、接触网、杂散电流、疏散平台、电力监控等,是站后最大的机电安装项目。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就科技含量和技术密集程度而言,莫过于通信、信号和供电三大系统。如果把通信系统比作“神经网络”,信号系统视为“大脑中枢”,则供电系统无疑是“人体心脏”,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供电项目自2015年12月24日开工以来,中铁电化局八百将士战天斗地,攻南克北,演奏了一曲气壮山河的不朽乐章。
破解难题,供电勇当“先行官”
    地铁建设“四步曲”中的“电通”,完全是由供电系统施工安装来保障的。电通,是机电各专业施工工期的“风向标”、“先行官”, 它决定着一条地铁线能否如期顺利开通。
    针对城郊线站前及铺轨施工“南北快、中间难”的实际,供电项目部一开始就大胆创新施组,明确了“两头合围、中间开花”的指导思想。具体讲就是:首先完成孟庄以南地下段主体工程,鸿鹄路站以北次之,最后强攻中间高架段瓶颈。这一指导思想为业主决策“孟庄以南地下段首先电通,先一步实现电客车上线动调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此,项目部的施工专家、技术专家依据现场实际排定合理工序,出台专项施工方案百余。周全的计划得到业主首肯,一场领跑的战役拉开帷幕。
    相比较1、2号线一期的供电系统施工,城郊线的工期非常紧,从开工到“电通”仅有9个月,这在郑州地铁的建设中前所未有。年初,面对孟庄以南地下段较为宽松的施工环境,项目经理宋庆军一声令下,抓住有利时机,放弃春节休息,突前地下段施工。在万家团圆之时,测量队、作业队的76名员工没有人犹豫,一头扎进地下区间,一个月时间完成了数万处定位测量和锚栓安装,为后续展开大面积施工创造了极为有利地条件。
    3月10日,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成立,项目部适时掀起“抓质量、抢进度、保工期”百日会战劳动竞赛,打响了主攻南北地下段和孟庄车辆段的第一战役。至6月20日,孟庄以南地下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百日完成施工产值1.5亿元,首战告捷。
    6月20日,针对高架段卡脖子工程,项目部再次掀起“学习巨晓林,当大国工匠,铸时代精品”百日攻坚劳动竞赛。无论是在烈日炎炎的高架线路,或者是闷热潮湿的地下区间及变电所,参建将士挥汗如雨,昼夜兼行,将见缝插针、找缝插针、造缝插针的“三针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百日攻坚期间,项目部再完产值2.5亿元,完成了全线“电通”冲刺的最后一搏。
    从施组创新到专项方案,从专家会诊到临机决断,中铁电化人用智慧和汗水,破解了不计其数的施工难题,创造了新的奇迹,实现了新的跨越。
工匠精神,一览无余见品质
    在地铁运行中,作为“心脏工程”的供电系统,任何一个部件、设备或子系统,如果安装有误差、电气指标不符要求,轻者会造成列车延误,重者造成停运,后果都不堪设想。因此,每一个部件的安装,每一道工序的控制,不允许有半点马虎。既要工艺优美,又要指标创优。
    在城郊线,中铁电化人心怀对“工匠精神”和“精品地铁”的虔诚与尊崇,践诺尽责,苛刻对标,追求完美,合拍时代。从首段首件样板引路,到“卡片式交底、记名式安装、过筛式监控”质量卡控,项目管理者以全新的观念,挑战“德国布线”,追求工艺极致,实现了施工质量新的超越。具体的举措包括:
    ——将《工程美学》的概念纳入业务培训。通过培训让项目管理层和操作层建立审美观,进而在布局、造型、结构、细节等方面思考、审视、欣赏其施工产品是否有美感。比如,设备安装要讲究对称美,电缆预留要突出流线美,二次布线要“装”出优雅感,接触网导线要突出强劲有力,等等。过去,大家看是简单的问题现在变得不简单了,看着不“养眼”的,就是没做好的。
    ——苛刻对标,计较丝毫,以超值满足性能要求。地铁“四电”施工安装没有统一的国家验收标准,通常以设计要求的为准。为了打造精品地铁,提升工艺水平,项目部收集近年来的优美施工工艺,印制了精美的《地铁四电专业施工工艺图册》,发至工班层学习借鉴,以求在耳濡目染中启示和感召大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尤其是接触网施工,大家学习掌握的是《国家高速铁路施工规范与验收标准》,接触网导高和拉出值均以毫米误差计量,比时速只有80km地铁接触网设计要求高出若干等级。
    ——“三式管理”,过程卡控,以严谨铸品质。施工安装,过程控制是关键。事前要交底,事中要纠偏,事后要验收。具体包括为对施工人员操作水平的控制,对施工标准误差范围的控制,对工序检验的过程控制,对工程产品验收的控制等方面。为此,项目部推出了“卡片式交底、记名式安装、过筛式监控”质量卡控工作流程,大大提升了管理水平。“卡片式交底”,是技术人员将单项工艺工序的安全技术要求制作成卡片,目的是便于大家学习和随身携带,深受施工人员好评。记名式安装就是每道工序均以实名制记录施工人员,增强可追溯性,以此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过筛式监控”则是项目部、作业队、监理工程师组队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三式管理”锻造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克服了常见的质量通病,消灭了永久性缺陷,提升了企业核心的竞争力。
    ——学习“大国工匠”巨晓林,练绝活,见真功。巨晓林,中铁电化局职工,全国劳模,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在城郊线供电项目部,“学习巨晓林,争当大国工匠”蔚然成风,包括工艺工法在内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学一身本事,练一手绝活儿”成为项目员工的一种时尚追求。很多大学生员工放弃“白领”当“蓝领”,主动下工班,他们在一场场“小诸葛”辩论会上获得奇思妙想,他们在施工现场把产品当作品创作,很多人成为变电所二次布线、接触网上部作业的能手、高手,如火如荼的一线成就了一批年轻大学生“工匠”成长成才。
    ——控好源头,样板引路,一次成优铸精品。为保证城郊线供电系统施工一次成优、全线创优,项目部在源头控制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是建立健全产品验收制度,严把材料设备进场关,关键设备进厂监造,杜绝了劣质产品用于工程。二是大量使用了先进的、精准度高的测量仪器仪表及电气实验设备,确保施工安装精度和设备性能可靠。三是接触网腕臂、吊弦、接地跳线等进行工厂化预配,保证了技术要求和工艺质量。四是实行首件首段工程验收制度,发挥样板引路作用。首件工程验收合格后,推广至全线,实现了标准统一,工艺统一。
情系地铁,中原铁军展风采
    从百日会战到百日攻坚,在200天的时间里,在从闹市到空港31.7公里的地铁线上,大干高潮一浪接着一浪,场面气势如虹,情景激荡人心,中铁电化局三公司这支“中原铁军”(徐光春亲笔赞誉)用实力征服了困难,用风范赢得了口碑。
    200天,困难如泰山压顶,完成4个亿的施工产值,挑战的是项目管理者的果敢和决断,考验的是一支团队的意志力和战斗力。当地下段10余个大型混合所“一”字摆开,展开流水作业时,工程部长兼变电工程师的靳雪峰累得病倒了,宿舍变成病房,取下吊瓶的他第一时间就是奔现场,心疼得未婚妻直抹眼泪。7至9月,接触网施工的重点聚焦高架段,轨行车不能上线,作业队长曲良才迎难而上,500多种“傻大笨粗” 的接触网零配件靠“梯车大军”解决,3个月完成了高架段接触网80%的工作量。酷暑时节,轨面温度就近五十度,曲良才这个硬汉曾几度脱水中暑,几个月下来掉肉20多斤。会战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是环网电缆敷设,一盘六、七吨重的35Kv电缆从区间到变电所,要上翻、下穿,全靠人力,极其困难,每天收工回来,队长于宝成累得困得不思吃饭,倒在床上便呼呼大睡。在供电项目部这个优秀的团队里,像靳雪峰、曲良才、于宝成这样的先进典型有很多很多,他们忠于企业,热爱事业,为了郑州地铁,可以不惜一切。
    在会战攻坚的日子里,安全生产面临着严峻考验,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盯控一线,群安员旁站、专职安质员督察和三级联合大检查搭起安全生产“三道屏障”,确保了一事未出。在200天的艰苦鏖战中,项目部的各级组织始终不忘人文关怀和组织激励,先后投入5万多元慰问现场员工,为11对员工举办了“缘系地铁、情定郑州”集体婚礼,拿出20万元奖励劳动竞赛标兵集体和个人,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等特色活动,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为施工生产注入了强劲活力,助推了项目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周盛娟 张朱迪)
来源:人物河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