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学矛盾的“根”不在“没时间”,也不在“差条件”,而在于企业的学习机制不够完善,员工不想学——
机制创新才能让工学同步
(向良忠 万均)
现象:员工学习成了企业的“单相思”
“老莫,技工学校又开课了,明天学习别忘了哈。”2月3日,重庆能源集团同华煤矿运输一班班长秦云提醒老员工莫世贤。
谁知,这位老莫却爱理不理地丢下了一句:“学啥子嘛学,尽浪费时间!”
“这就奇怪了,员工们一方面在大喊‘工学有矛盾’,另一方面却又在埋怨学习浪费时间。”矿人力资源科副科长陈全表示不理解。
陈全告诉笔者,自创建学习型班组以来,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工学矛盾问题。不但健全了职工书屋和书报阅览室,还为单工宿舍、科队班组专门配备了书报架。2009年,矿还专门成立了技工学校、设立了读书学习日,不仅让员工实现有时间、有条件的免费读书,还为参与技工学校学习的员工每课时发放15元的学习津贴。“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哪里还存在工学矛盾?”陈全说。
然而,对于企业的做法员工却不愿“买账”。采煤队员工陈委说:“煤矿本来就是一个粗放型行业,读那么多书有啥子用嘛,既不能代替我的劳动,又不能让我多找钱,学了也是白学。”掘进队员工黄凌粼也认为,作为工人就是以工作为主,多挣钱养家糊口才实在,学习不学习跟自己没有多大厉害关系。人力资源科副科长陈全不得不承认,企业创建学习型班组未能达到预期目的,有时看到许多员工在读书、学习,那只不过是一时兴趣,并不长久。
由此可见,创建学习型班组成了企业的“单相思”,企业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有劲使不出。
分析:工学矛盾“根”在何处?
对于以上问题,机电队员工黄波却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那种“没时间读书、没条件学习”的表象上的“工学矛盾”在同华煤矿乃至许多企业都不存在,而工学矛盾的“根”在于企业的学习机制不够完善,员工不想学,这才是工学矛盾的本质。
矿党委书记李智比较赞同黄波的观点。他分析:员工之所以不愿学习,一是员工本身的价值观存在问题,“学习无用论”在班组员工中占有普遍市场。二是企业的学习机制不够完善。无论是创建职工书屋,还是免费培训,看似企业付出了代价,但却没能触及到员工的核心利益。企业所做的都是企业单方面的想法,并不来自于员工需求,说白了就是员工不能从学习中得到好处。
解决:创新机制化解矛盾
针对学习机制不完善和员工不想学两大问题,同华煤矿党政早在1月中旬就专门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决定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学习机制来化解工学矛盾。
一是结合班组文化建设塑造核心价值观。在员工中构铸矿井“做优、做富、做精、做美”的共同愿景,用共同愿景把企业和员工连接成一个“命运共同体”,鼓励员工朝着这个愿景目标努力奋斗,在员工树立“不学习就要落后挨打,甚至企业破产、员工失业”的危机意识,从而引导员工自觉自愿地学习。
二是努力提升矿井机械化程度,让员工真正走出“傻大黑粗”、“低人一等”的心理状态,同时可以降低综合素质较好员工的劳动强度,迫使落后员工竞争学习上岗。
三是把员工的学习进步与其核心利益紧密结合。在工资分配上尽量向勤奋学习、进步较快、贡献突出的人员倾斜;在职务调动、任用提拔上优先考虑文化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的员工。
“如此一来,工学矛盾将会得到彻底解决,企业员工实现双赢!”该矿矿长郑培琥对此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