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18|回复: 37

[转贴] 今又重阳

发表于 2016-10-9 21:27: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福建石油分公司  何银基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承载着太多的人间情感。《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魏晋以后节庆气氛日渐浓郁,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许多文人墨客在这一天登高咏吟,此后历朝历代相袭至今。

    在公元767年的这一天,55岁的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登高》这首诗里,写下了沉郁悲凉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在国难家仇、潦倒不堪中,登高之际,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联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窘境,更加惹恨添悲,漂泊愁、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纷纷扬扬,滔滔不绝,油然而生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觉。

    诗人杜牧也在重阳节这一天写下“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的诗句,表达了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有“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之句,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使重阳节充斥着萧瑟的悲秋气氛。

    如果说,重阳是哀孤伤老的日子,那也不尽然。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那首《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表达的完全是不一样的情感。“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无穷无尽。“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在人生道路和革命事业都处在极为艰困的时候,作者抒发出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和必胜的信心,这是在超越自我、放眼宇宙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而得出的结论,是以浓郁的诗意道出的深刻的哲理,是诗意与哲理的统一。

    这首词一扫千古重阳的怨秋悲叹、萧瑟岑寂,洋溢着乐观向上的豪情。是啊,时钟在滴答不停地前行,端午过后是中秋,中秋过后是重阳,年复一年,年年如此,时序运行的规律谁也无法改变;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再到衰老死亡,生命的退出机制,是新陈代谢法则的必然结果。

    正因为人生易老,生命短暂,所以要且行且珍惜;也正因为天难老,天道永恒,所以要登高望远,极目远眺,为这个世界增添一点正能量。“人情阅尽秋云厚,世事经多蜀道平”,不生过分的欲望,少生无谓的烦恼,不恋栈装嫩,不倚老卖老,给自己一分安详,一份平静。白居易诗曰:“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让我们像一朵耐寒的东篱菊静静地绽放吧,让心中充满着和煦阳光,让生命洋溢着菊花神韵。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时代赋予重阳节新的内涵,国家把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九九重阳节,九九老人节,“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在数中最尊贵,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九九老人节,寓意深远。我们都在期盼人生的长久,都在期盼生命的永恒。

    但无情的现实却是,自然规律的赐予永远多情而又无情,在无边无际的时间河流中,每一个个体生命都像一颗流星,只不过是倏而划过天际短暂的瞬间,生命旅程就结束了。唯愿有生之年,生命如一泓活水潺潺而流,激越奔涌间,尽显生命之华彩;闲处幽微时,犹见生命之静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06:37:53 | 查看全部
学习美文,感谢赵老师带来精彩分享,永远支持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06:38:42 | 查看全部
祝福天下所有老师重阳节愉快,身体安康,晚年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06:38:59 | 查看全部
我们永远是朋友.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06:39:11 | 查看全部
玫瑰_53bd8c06d4207d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06:39:24 | 查看全部
学习进步.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06:39:3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10:06:00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问好赵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10:06:0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10:06:2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