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旨在问权: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问责先问权,问权即问心。问责实质是通过责任追究来规范权力运行,最终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为民是最大的政治,民心是最强的力量。共产党人的从政道德本质上是公仆道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永远写在共产党的旗帜上。“人之命在元气,国之命在人心”。检验执政能力的试金石,从来不在机关之内、公文之间,而是在实践之中、群众身上。每个共产党人都应该用“民心所向”来获得开拓未来的力量,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官”是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民服务的工具。党员领导干部要明确公权的本源,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沉甸甸的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必须敬畏权力,信守掌权为民原则,不以私情废公事,不拿原则做交易。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问责条例》是对权责对等原则的坚持和运用,也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政党建设现代化的理念诠释和行动证明。只有让违纪违规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规训与惩戒,才能形成规范全体党员行为的持久压力机制,厘清“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边界,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品质。
《问责条例》将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进一步压实,剑指十分明确。对问责什么、谁来问责和怎样问责做出全面系统的规定。我理解,就是要狠刹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不良风气,击碎只想当官不想尽责的幻想,监督端饭碗却不干活的行为,破解只讲权力不讲责任的难题,推动严肃问责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公权公用。为此,长春市委制定出台了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细化分解任务,列出责任清单,形成定责、查责、评责、督责、追责的责任体系。聚焦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组织开展市直部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向市纪委全会述责述廉工作,接受市纪委委员质询和评议。全面开展廉政约谈,市本级和各县(市)区纪检监察机关普遍开展了对下级党组织书记、纪委书记约谈工作,逐级传导压力,强化责任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