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9|回复: 1

大别山下的牵挂

发表于 2016-10-12 18:50: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朱娟娟 通讯员 金双

    筹划下一届志愿者招募,帮助提前联系支教点……离开曾经支教的湖北孝感大悟县宣化店镇茶坳小学两年了,已毕业参加工作的董世洁仍惦记着那里的一切。

    25岁的董世洁另一个身份是大别山支教团发起人,曾连续3年返乡支教。这支组建于2012年春天的团队,至今已发展到第五届,参与的大学生志愿者达155名。

    坐落于大悟县东北部的茶坳小学,距县城43公里,学生以留守儿童居多。今年7月底,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曾到学校探访,当时209名学生正在6个教室上课。

    午休结束铃声响起,孩子们涌向操场,齐刷刷望向二楼阳台空地上的“茶坳好声音”舞台。“枯燥、炎热、烦闷的夏天,是谁点缀了它?是蝉鸣……”6年级的张浩源与另外两名女同学拿着话筒,抑扬顿挫地朗诵着。

    每天一次的“茶坳好声音”,是志愿者2012年来校后建立起来的。以前从来不敢上台发言的张源浩说,“没想到自己也可以当着全校同学的面播报作文了。”

    这一活动,只是大别山支教团五届支教生活的一个片段。

    2012年,在海南大学读大一的董世洁,开启了这一切。

    茶坳小学是董世洁的母校。2011年,刚上大一的董世洁参加学生会干部竞选,站在台上演讲,“措辞毫无章法,紧张得腿直打哆嗦”。与城市同学间的差距,让他联想起家乡孝感——那里是红色革命老区,至孝至诚、图强图新的历史文化曾孕育出许多英雄前辈。如今,却有许多与自己一样、在艰难闭塞环境中长大的留守孩子,“或许,我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

    次年3月,大别山支教团开始筹建。

    第一届支教团,是董世洁邀13名品学兼优的大学与中小学同学组建起来的。没有启动经费,董世洁带上自己2000元助学金,其他同学每人凑了100元,当年7月,第一届支教团来到茶坳小学。

    除了陪孩子们写暑假作业,支教团根据支教点和学生需求,设计了丰富的课程和活动:先后建立梦想图书室、微型广播站等平台,开设舞蹈、手工、情商、励志等特色课程,进行辩论赛、趣味运动会、游园会等课外活动,帮助留守少年儿童快乐过暑假。放学后,为保证孩子们安全到家,队员们还分组一一护送。

    支教的日子充实,但也辛苦。每天早晨5点起床轮流做早饭,他们没有多余经费,饭只能自己做。

    每隔3天,大伙儿去集镇买一次菜,买不起肉,土豆、黄瓜、南瓜变着法儿做。有队员打趣说,“光土豆,大伙儿就研发出了红烧、清炒、炕、煮等7种做法”。

    上午上课,中午陪孩子午休,放学再送回家,晚上还要开例会备课……常常,志愿者们睡下时,已是深夜11点。

    他们住在学生宿舍,生了锈的铁架床上,有的连垫的木板都不够,志愿者们就找来一根根竹子代替,上面再铺层薄薄的草编凉席。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夏夜酷热难耐时,就到楼顶打地铺。

    “条件差一点,但几届下来,没有志愿者叫苦。”董世洁说。“学生哪怕有一点点进步,对大家来说就是欣慰、收获,就是成就感。”

    第一届支教时,六年级课堂上的一幕,让董世洁记忆犹新。

    一名叫袁子豪的学生平时十分内向。董世洁请他上台答题,子豪低着头不肯。董世洁再三鼓励,子豪终于走上台,回答了问题,却是一口方言。董世洁问他,“我们不是约定好,课上只讲普通话吗?”

    “老师,他不会讲普通话!”台下,全班孩子异口同声地笑道。董世洁蹲到他跟前,带着他用普通话从自己名字念起,子豪读得很好,董世洁又带他读了一句话。后来,子豪用普通话回答了问题,也由此摘掉了“不会讲普通话”的帽子。

    那年8月10日,第一届支教结束,223名学生挤在60平方米的教室里,走廊上站满了50多名家长,志愿者微笑着唱起《再见》,可台下孩子们一个个抹起了眼泪。

    黑板上,是孩子们悄悄办好的板报,“希望大哥哥大姐姐明年一定再回来”。

    也许是孩子们那一张张不舍的小脸,也许是黑板上那一行稚嫩的粉笔字,从此,茶坳小学凝固成支教团心中一抹共同的牵挂。

    返回大学,茶坳小学的状况仍不时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学校不仅硬件条件没什么改善,坚守的老师大都也已老去,师资不足、教师老龄化令人担忧。

    支教团不想就此停下脚步,其中8名志愿者决定,明年再来。为寻找资金、扩展支教点、招募更多志愿者,支教团四处联络,省民政厅、县教育局、4个乡镇……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支教团筹集到1万多元赞助资金,并为次年新招募到39名志愿者,第二届支教点也扩大到两个,新增了大悟县新城镇老山小学。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至今,五届队员支教点已扩大到大悟县6所山区学校,1655人次山区儿童直接获益。五届155名志愿者全是90后,大部分系大别山本地的大学生,还有一些来自新疆、甘肃、黑龙江、福建等地。与董世洁一样,他们自发来到这里,其中许多成员已是连续多届参与。

    “就想在大学期间做点有意义的事。”南京大学学生戴舒涵是在网上看到大别山支教团资料后报的名。原本,戴舒涵在德国做交换生,为顺利参加今年的支教,她申请提前考试,回国后在家待了一天便来到茶坳小学。

    支教团的付出,也引起了共青团组织与社会爱心组织的持续关注。

    2014年,共青团孝感市委牵线搭桥,联系到湖北荣欣国际大酒店。自此,该酒店与支教团达成长期合作,先后赞助支教团第三期、第四期、第五期支教活动,并为宣化店镇茶坳小学和吕王镇明德小学安装壁扇60余台。

    同时,团孝感市委还募集到课外读物1000多本,为茶坳小学建起梦想图书室。团大悟县委、当地镇政府也为支教活动送来了物资。

    团湖北省委书记张桂华曾两次到支教点,看望大别山支教团成员,称赞志愿者们无私奉献、播撒梦想的行为为青年学子树立了榜样。今年“五四”青年节,大别山支教团参加“寻访孝感最美青春故事”评选,支教团持之以恒反哺家乡的事迹,获得孝感市委书记陶宏的点赞。

    5年间,大别山支教团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农村留守儿童“希望家园”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并获得团湖北省委“希望伴飞”1万元项目资助。

    考虑到几所乡村小学师资力量有限,暑期支教只能对孩子们起到阶段性帮扶作用,最近,支教团正在与孝感爱心人士协商,筹建大别山乡村教育基金,为优秀青年教师到当地乡村学校工作创造条件,努力将支教发展为常态化行动。

    本报武汉10月11日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22 10:27:59 | 查看全部
志愿服务精神,点赞。偷偷做个小广告,洛阳想参加公益活动的可以联系我,加入洛阳市义工关联合会一起做公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