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5|回复: 0

高考大纲调整要让考生早知道

发表于 2016-10-12 18:55: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熊丙奇

    不管是调整录取政策,还是调整考试内容,都需要坚持“三年早知道”的原则。哪怕再小的修订,都会引起考生和家长的关注,甚至因此产生焦虑。

    10月8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根据这份《通知》,九门学科中除了英语、政治考试内容不变外,其他七门学科的考试内容都有所调整。

    几乎每年,教育考试部门都会对考试大纲进行修订。但是,不管是调整录取政策,还是调整考试内容,都需要坚持“三年早知道”的原则。哪怕再小的修订,都会引起考生和家长的关注,甚至因此产生焦虑。

    为保证教育政策的连续性,减少教育政策变动对考生和考生家庭的影响,我国在出台重大教育政策时,都坚持“三年早知道”的原则。比如,减少高考加分,是2011年年底公布,2014年执行;上海和浙江在2014年宣布新高考方案,在2017年实施。这是对受教育者权利的尊重,因为任何政策的调整、变化,都会带来一定的利益调整,这需要考生和家长提前做准备。

    但是,有些调整显得有些匆忙。比如,有的地方高考使用全国统一卷,在高三才宣布,使用考题不同,必然影响学生应考。有的地方前一年取消英语听力考试,第二年又恢复考听力。取消听力考试是考虑到农村学校英语教学情况,恢复听力考试是倡导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听上去都很有道理,但频繁变动让学校和学生都感到仓促。

    高考影响千家万户,再“微小”的调整也会影响考生。而且,高考改革的核心不在于调整考试内容,而在于改革升学评价制度。如果评价制度不变,只调整考试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过是复习内容的调整,学习这些内容是为了考高分,而不是提高自己的素质。

    高考的考试大纲当然可以调整,但需要在广泛听取意见之后,再进行调整,而一旦确定之后,应该给学校、老师充分的准备期,同时,一旦调整之后,需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调整过度频繁,除了让学生和家长产生焦虑感,还折射出教育政策的不成熟。
来自:中国青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