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各位已婚男同胞有没有遇到过这件发愁事?老婆怀孕了,自己马上就要升级成为奶爸了,却为月子期间谁照顾犯了愁。父母年岁大了不方便,请月嫂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自己还要忙工作。结果老婆有了情绪,宝宝照顾的不好,家里鸡犬不宁,甚至还要上演“全武行”。在此时,男同胞们往往焦头烂额,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到最后却只能独自垂泪到天明。
不必发愁了!中国网政协频道小编这就告诉你,老婆月子期间你还可以休个“陪产假”,虽然各地规定的天数不一,但并不妨碍男同胞们出工出力,争当“24孝”好老公。
陪产假:又名陪护假,英文(Paternity Leave)即依法登记结婚的夫妻,女方在享受产假期间,男方享受的有一定时间看护、照料对方的权利。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对陪产假做出明确的规定,具体要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规定。
陪产假是立法理念的一个重大飞跃,表明在性别平等方面的立法朝着先进的理念又迈出了一大步。但是男性陪产假并不是各个地方都有的。虽然个别省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有近似于陪产假的规定,但是,究竟如何实施,还要看当地的政策。
各地陪产假时间不一,这三个地方的宝妈享福了 随着广东省出台新版计生条例,目前全国至少已有29个省份在当地新版计生条例中明确了陪产假的期限。‘’
事实上,曾有多位政协委员建言设立陪产假。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常委、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主席、现任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就曾建议:父亲享有的带薪陪产假同样应当予以同等保障。国家并无陪产假规定,各地做法各有不同,大多为一孩父亲提供从7天到15天不等的陪产假,二孩基本没有陪产假。建议国家对父亲的陪产假予以保障,且一、二孩待遇一致,具体时限授权各地自主确定。
据媒体统计,目前,除了西藏和新疆外,其余29个省份均相继修改了本地计生条例,明确了本地的陪产假(部分地区称为护理假)的期限。其中,最短的陪产假有7天,最长的则有1个月之久,多数地区的陪产假为15天。
在29个省份中,河南、甘肃、云南三地的男性享受的陪产假期限最长。根据新版计生条例,河南的护理假为1个月,甘肃和云南的护理假为30天。
29省份陪产假一览。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制图 男性为啥要休陪产假?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曹艳春表示,早在 2009 年6月18日,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公布了 《关于男性带薪陪产假公众需求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民众对“休产假也是男性的权利”普遍持赞同的态度。关于赞成的理由,其中有81.8%的人认为“生育是夫妻双方共同责任”,有 71.2%的人选择了“产妇和新生儿特别需要照顾”。
曹艳春认为,通过此次调查可见,国内“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观念已发生很大变化,群众的高支持率为在中国法制度中增设男性陪产假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晓驷表示,经过调查发现,许多妇女并非“不想生”,而是“不敢生”和“生不起”。就业困难、经济负担、照料负担像三座小山,压在她们心头与肩头。有人说为避免因生育而被用人单位“秒拒”。
她建议,应出台激励措施,促进工作与家庭平衡。首先,要参考国际经验,推行男女共享的带薪育儿假,鼓励男女共同分担育儿责任;另外,出台降低企业雇佣女性用工成本的积极措施,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最后,加大执法监管,消除就业歧视。
全国政协委员尚绍华也呼吁设立男性陪产假,她说,“在有关法律法规中制定男性带薪陪产假的规定,符合国内外的通常做法。设立男性陪产假,是民众的诉求”。
休假期间工资福利怎么算? 多数地区在本地新版计生条例中明确,陪产假视为出勤,休假期间工资奖金照发,不得降低工资福利待遇。
北京明确,女职工及其配偶休假期间,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不得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上海规定,配偶陪产假期间的工资,按照本人正常出勤应得的工资发给;广东明确,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在考勤方面,多地也明确提出休假期间视为出勤。如,护理假长达1个月的河南明确规定,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视为出勤;护理假为20天的湖南也明确,增加的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护理假为25天的广西要求,休假期间的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其工作单位不得扣减。
单位不给休陪产假要咋办? 有媒体采访了不同地区的受访者发现,多数人能享受到足额的陪产假,但也有一部分人的陪产假遭遇了被“缩水”,甚至有的人面临有假难休的尴尬。
有的企业会以“工作需要”等理由拒绝给职工足额的陪产假,甚至有个别的企业会以“没有收到文件”为由拒绝让职工休陪产假,这也遭到不少网友的吐槽。
遇到陪产假被“缩水”或者有假难休的问题,职工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如何维权以及法律责任的问题,在各地的计生条例中,多数地区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对此,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表示,用人单位应该按照当地计生条例的规定对请休假制度作出具体安排,劳动者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最好能明确休假权益。在遭遇休假缩水或无法休假的时候,首先应与单位做好沟通,沟通无效的话可以向当地计生部门或劳动部门反映。更重要的是,计生部门应与劳动部门做好沟通,争取把休假落实情况纳入劳动保障监察的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翟美卿也认为,由于对带薪产假的规定散见于《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例》及各地计划生育条例当中,劳动法中并没有相关表述,现实中有用人单位以此为由拒绝为员工提供完整假期。建议在为合法二孩父母增加奖励性假期的同时,同步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衔接一致,且强调带薪的要求。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法制晚报、中国经济网、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