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华东油气分公司 李菊
文学作品里形容女子清丽出尘爱用“不食人间烟火”这个词。人间烟火是指炊烟,引申的意思就是饭,人人都得吃饭,只有神仙不用,所以用不食人间烟火来形容女孩子的清丽脱俗,就好像不吃人间饭食的仙子一般。譬如金庸《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一身白衣,冰肌莹彻,就似庄子《逍遥游》中所描写的姑射仙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小说里描述杨过初入古墓时,肚中饥饿,小龙女取出一瓶玉峰浆让其饮用,告诉他这就是古墓中的饭食,杨过大为惊讶。后来小龙女落入绝情谷底,每日只饮蜂浆和生吃潭中的白鱼,实在不同于常人。
小时候买过一种方便面,五角钱一包,名字叫“巧嫂”。方便面后面印着一首打油诗,前面两句已经不记得后,后两句是:“一包巧嫂牛肉面,似见老屋起炊烟。”当时年纪虽小,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两句诗。现在想起,深深感触的一个是“老屋”,一个是“炊烟”。刘亮程有篇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说的是老屋,其实就是故乡。故乡是一个人出生、成长的地方,能证明我们走过的人生历程,是今生今世的证据。而炊烟让我们想起的,是外婆温暖的怀抱和笑容,家后面堆得高高的柴垛和麦草,还有灶膛里跳跃的火苗。
小时候放学回家时,家家户户的门都是敞着的,阿姨或者奶奶们在灶上忙碌着,“多多多”的切菜或者“刺啦”一声把菜下锅,瞅着空抬个头打招呼:“小某回家啦,在阿姨家吃午饭啊。阿姨家今天煮肉圆子呢。”淘气的我就站在门边,好奇地看着阿姨用一手把肉糜挤成一个圆形,另一只手握着瓷勺,把肉丸刮下来放进油锅里。浓烈的肉香一阵接着一阵,充溢了整个小厨房后又迫不及待的随风飘向远处。过了一会儿,客气地给阿姨打完招呼,嗅着香气慢慢走回家,一遍嗅一遍自信的判断:“恩,今天这个人家吃青椒肉丝。这个,是酱烧扁豆。”也不管猜的是对是错,等看见外婆站在路口笑盈盈的等我,欢呼一声迫不及待地跑过去。
“今天吃什么呀?”
“吃饭。”
“我知道吃饭,吃什么菜嘛。”
“回来自己看看不就晓得了。”
“呀,是苋菜烧粉丝呢,还有红烧鱼!外婆,我晚上想吃韭菜盒子呢。”
“好好好,给你做。慢点吃。”
外婆做韭菜盒子,是用泡发的虾米和韭菜,加一点自己家熬得辣椒酱,把外皮烙的酥脆,我一口气能吃两个。那个时候没有平底锅,只能用家里煮饭的铁锅,还要小心着火候,一不小心就焦了。烤焦了的韭菜盒子外婆舍不得扔,也不准我吃,自己剥掉焦黑的皮,慢慢地就着粥吃。
隔壁的董家以前是船上的,他家的老奶奶喜欢做卷饼,面饼做得很软,里面裹着老咸菜和小鱼,给我家送过几次,我嫌弃咸菜太粗,小鱼太腥,吃过一次就不愿意吃了。董家奶奶很是厉害,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干活十分利索,天气晴好的时候,大家都坐在门口,她拿出一篮晒干的芡实,慢悠悠的劈开,一边跟邻居唠嗑。还有一次,居然拿出十几把彩线出来搭在椅子上,穿针引线的刺一个彩莲红兜肚,看得出来是给小孩子做的,在农村很少看见人做这个,我就好奇地坐在一边慢慢看。
一年四季,一日三餐,或丰盛或简单,鲈肥菰脆调羹美,或是白菜青盐糙米饭,这都是生活。前人评李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有吞梅嚼雪之气象。在我看来,偶尔打开书本,清嗅书香,的确是雅事,合上书本后,那柴米油盐,粗茶淡饭,那人间烟火气,才是永远的平淡和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