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是关系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网络空间环境改善、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突出依法治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需要强调管理监督的及时性和科学性,更需要从互联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增强互联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生动力,通过内外兼修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优化市场结构,健全竞争机制。竞争是改善服务的动力源泉。缺乏竞争的市场格局不利于实现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也不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从政策和市场两个维度,健全激励机制,鼓励适度竞争,倡导从政策竞争、项目竞争转向机制竞争、平台竞争、消费竞争。打破少数企业对互联网发展核心资源的垄断,避免出现寡头垄断,抑制强势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挤压。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监管。面对我国互联网企业影响日益扩大的现状以及当前互联网公司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考虑对互联网企业进行分级管理。对处于核心领域关键位置的企业,可在其治理体系中增加特殊股东,如以网民或网民团体为代表的特殊监督股。特殊股东不参与企业日常管理,但对企业重大决策有话语权和监督权。
制定社会责任标准,开展第三方评估。规模较大的互联网公司通常是上市公司,公司市值易受舆论影响。因此,利用舆论推动互联网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是一种可行的管理方式。国际社会已经出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可以根据我国实际和互联网产业发展状况,制定我国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由第三方权威机构定期发布评估报告,并对违背社会责任要求的典型行为进行通报。
培育企业文化,加强行业自律。增强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要靠外部约束,也要靠行业内部自律。自律不会自发产生,通常是在行业内企业普遍意识到危害性和紧迫性后,才会形成秩序与规则。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协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应发挥引领作用,必要时要以壮士断腕的精神,猛药去疴,刮骨疗毒。
(田 丽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