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屈联西

“我与《班组天地》”征文

发表于 2016-10-15 10:53:30 | 查看全部
           前来拜读两位老师的美文,写的富有有感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5 11:01:35 | 查看全部

回 10楼(初卫平)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5 11:02:35 | 查看全部

回 9楼(九格格)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5 11:13:42 | 查看全部
慢慢来,蜗牛总会实现梦想



开工资时,发现自己的工资多了一倍。原来是公司把今年一到九月份的稿件奖励提前打到卡里了,为了避开年底由于发奖金带来的上税高峰。
看着手里厚厚的钞票,心里感慨万千。
我只是凭借自己的爱好,写了几篇宣传稿件,单位就给我这么大的好处,让我怎么回报是好呢!
说起写作来,我可有一肚子话要说。从毕业参加工作,在领导的帮助下发表第一篇稿子,到现在过去近二十年。这二十年来,我并没有多大成绩。特别是前十几年,在公司几乎默默无闻,一年罕见一篇上报刊的文章。只有最近这七八年,我才崭露头角,渐渐越写越好,发表的也一年比一年多。
这些年我除了孩子有病那几年停止写作外,一直都在坚持练笔,虽然只是一两个星期才会写出一篇,不像其他人那么高产,也不是每篇都能发表,在公司属于可有可没的基层通讯员,可领导没放弃我,总在鼓励我。
我也一直都没放弃自己,从不因羡慕别人的好成绩就草率地下笔,也不嫉妒别人大量的发表成绩。依旧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节奏,慢慢构思,慢慢写,慢慢来,深思熟虑每一篇文章,写出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
朱德庸先生从2000年开始慢慢构思《大家都有病》,到2005年开始慢慢动笔,前后经过十年。大家都如此,何况我这种小人物?
我从小是个慢性子的人,走路慢,吃饭慢,写字慢,反应就慢,就像一只慢吞吞的蜗牛。现在仍然慢。
我最喜欢慢慢走,每天我都提前半小时起床,慢慢走到单位,下班后,再慢慢走回家。
在慢走的悠然闲适中看着匆匆忙忙的人所来来往往;看着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背着书包左顾右盼地行走着;看着夕阳下,老夫妻执手相扶,苍白的头发变成金发;看着春天的花慢慢结成秋天的果,挂满枝头。
写作我也喜欢慢慢来。不管别人怎么风光,我就闷头写我自己的见闻与感受,我手写我心,坚持“书写真实,宣传正能量”的初心,十年如一日慢慢写。
我一直坚信,如果你看不清未来,那就提醒自己别输了现在。我们以后的每一步是否顺利,都是基于现在的这一步是否能走好。整日的迷茫不会换来一个清晰的蓝图,现在的努力正是为未来的改变积蓄力量,静下心来好好做该做的事,越努力,就会越幸运,慢慢来,世界会给你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1997年我的第一篇写了半个月的文章《海青岛计量站的女工们》在当时的东北输油报发表,之后,每年都会有一两篇稿子被刊登,虽然不多,但我已知足。这期间,我见到很多通讯员来势汹汹,一段时间里不停地发表各种文章,让人佩服。可不知为什么,有那么一天,突然发现,他消失了,再也看不到他的任何作品,就这样去也悄然的无声消失,难道是因为江郎才尽?难道是因为进入瓶颈?难道是因为觉得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
不过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只要一如既往的坚持就好了,发不发表都无所谓,不发表是水平不够,发表了是水平有所提高,当水平提高到位了自然中稿率就会提高。
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正确,做法也正确。
我的努力厚积薄发,逐渐地作为最小基层站队的通讯员,我的上稿量提高到一年六七篇,特别是从2013年开始一年能达到近二十篇,今年更有望突破二十大关。还从2011年开始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这都是因为2013那一年我结识了中企互动平台,并有幸加入她,成为这个温暖大家庭的一员。
在平台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的水平提升的很快。以前我只看重自己的小情感,眼光短浅闭塞,对生产上的事完全没有敏锐的感知,是老师们引导我发现生产场面的精彩,发现工作方面的亮点,发现企业与自己的长处,有了这些发现我的文章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真实可信,引人入胜。在多篇稿件被《班组天地》采用之后,我在公司的名气大了,好多人知道了我这个有梦想的蜗牛。
特别是改变写作方式后,2014年我用一个月的时间,写了一篇题目为《梦想之花开的声音》的文章,参加“中国梦 管道梦”的征文,讲述自己如何调整心态,在工作中坚持心中做持笔人的梦想,并在坚持的过程中听到管道梦之花与我的梦想之花同时绽放的声音,那声音铿锵有力,摄人心魄。
2015年我又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写了改,改了写,反反复复几易其稿写了一篇《每个管道夜巡人都是一颗守护星》参加河北省文联举办的“爱国敬业 高歌追梦”的征文比赛,没想到,在比赛中获得了散文类一等奖。公司和分公司为此分别奖励我一双运动鞋和一个电饭煲,让我吃饱后,多跑新闻,多出好稿。
我就这样在写作的道路上慢慢走,走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世界快速发展,大家都在快速奔跑,可不可以停下来,喘口气,选择自己而不是选择大家,也许这样才能不再为了追求速度,而丧失了我们的生活,还有生长的本质,以及最初的梦想。
虽然我做不了脱离体制的石油女孩李娜,但我可以安之若素的做在爱好写作这条路上慢慢走的自己。
慢慢来,有梦想的蜗牛总会爬到大树顶端,看悬挂在天空上的明媚月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5 11:14:43 | 查看全部
献给我们共同的家园
                                     ——《班组天地》

              在经历了孕育的萌动与阵痛   
        你张开有力的臂膀拥抱这个斑斓的世界
        那么多双关注的眼眸
        用各自不同的方式
        期盼你的诞生
        你由步履蹒跚
        你由稚气懵懂
        成长成为
        如阳光般火热红彤
        如山谷空气清新沁肺
        你不断的向上挺起成长
        今天的你
        褪去懵懂的稚气
        自由地遨翔天空
        除去繁冗得浮华
        展翅直飞苍穹
        今天的你
        踌躇满志意气风发
        风雨绸缪稳步成长
          日渐成熟根深叶茂
          蒸蒸日上再创佳绩


                        (刘纯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5 14:07:3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5 14:08:07 | 查看全部

回 13楼(宝石花的心)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5 14:57:00 | 查看全部
《班组天地》是员工的精神粮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5 15:52:52 | 查看全部

《班组天地》我的精神伴侣

《班组天地》我的精神伴侣
文/杨玉清
自从结识你——亲爱的《班组天地》,你的身影始终就没有离开过我的视线,你已成为我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不仅是我不可多得的精神伴侣,而且是我读书时的最爱。
2014年我注册有幸成为了中国企业员工互助平台的一员,并订购了全年的杂志,也开始了发表自己的各类文章。当一些作品刊登在每期《班组天地》一些栏目上时,我的心情无语言表。看着自己利用业余时间,撰写的文字,我的眼睛模糊了。它好像优美的音符,在每期《班组天地》杂志上跳跃着,发出着悦耳优美的声音。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赞美着属于中国企业员工的文学舞台。我不得不大声疾呼,《班组天地》我爱你!
对于处在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务实占据来我们的整个心灵。看着《班组天地》一天一天的成长,平台会员一天天的壮大,QQ群的多样化,微信平台的建立,见证了《班组天地》创立者的务实精神,也见证了编辑们的求真务实态度,更见证了每位通讯员务实的写作风格。睹物思人,收到每期的《班组天地》,就好像与编辑们近距离交谈。你们改动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和每一个标点符号,不仅让我感觉到了编辑们的文学功底,而且让我感觉到了一股正能量。此时此刻,怎能不让我高呼,《班组天地》的编辑们,你们是企业员工文坛中最可爱的人。
打开每期《班组天地》,第一时间想要阅读的就是卷首语。每次读时,都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不同的味道。它从不同的角度给予阅读者力量,启发阅读者的思考,传递着一种强大的正能量。正是卷首语无形的能量,培育出了无数朵正能量的花朵,让《班组天地》百花齐放。那“成熟”后的“果实”,成为了触碰亿万中企员工“味蕾”的最好“精神大餐”。
当我由读者成为《班组天地》通讯员后,我无行中感觉到身上有一种责任和力量。这种责任和力量正是来源于我的精神伴侣《班组天地》。初次接触《班组天地》杂志,就被它图文并茂的画面所吸引。在我每次阅读之时,总有一种想发表我心中看法的冲动。每当拿起笔时,又不知从何写起。当阅读了每期《班组天地》不同栏目文章后,让我茅塞顿开。一有时间,便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工友们的感人事迹、创先成果、小改小革和心中诉求。当我触动键盘的那一刻,感觉到自己也在传递正能量,自己也是《班组天地》杂志的一分子,我有责任和义务让《班组天地》走进我的工友,让他们感受班组建设的好做法。每当我把每期的《班组天地》给工友看时,他们在为我的文章点赞的同时,也为能接触到这么一本好的杂志而感到自豪。大家鼓励我,要坚持下去,不仅要写好文章,而且要每年订上刊物,更要把它当做教材,在班组的“每周一课”上讲解,让班组职工受益,成为大家共同的精神伴侣。在班组职工的鼓励下,业余时间登陆中国企业员工互助平台,写作和发表、转载文章,成为了我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俗话说:文如其人。《班组天地》杂志上的每一位作者,都是我的良师益友。从他们的文章中,即让我感受到了他们文学作品的正能量,又让我感受到了做人要谦逊温和。只有这样,你才能看懂一篇文章、一本杂志的美的一面和真正内涵,它才能成为你最好的精神伴侣,《班组天地》就是我人生中遇到的最好的精神伴侣之一。(杨玉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5 21:10:31 | 查看全部

回 1楼(初卫平) 的帖子

欣赏老师的美文。
今生有幸遇到这样一群平易近人,传道解惑,尽职尽责的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