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14|回复: 20

8小时之外,你被工作@了吗?

发表于 2016-10-15 06:41: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生活与工作的界限被打破,下班后上班族依然无奈地在微信工作群里“刷”工作——

【焦点关注】8小时之外,你被工作@了吗?

中工网记者 杨学义
  漫画 赵春青


  中秋假期刚过,不少上班族都度过了一个愉快、团圆的佳节。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上班族在和家人团聚、享受假期时光的同时,依然没能摆脱工作的“困扰”,许多劳动者因为主管领导的一条微信、或者工作群里的一条留言被迫加班。

  律师表示,如果在8小时工作之外安排工作任务,劳动者有权拒绝,但如果只是一般性的沟通,则并不算作加班。当前,通过微信安排工作任务这一问题,是否算作加班还很难界定,关键还是要看劳动者是否被迫在8小时之外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此外,微信聊天记录在产生劳动纠纷时,也可作为加班与否的关键证据。

  被微信“绑架”的上班族

  “这个代码需要修改,明天发给我看。”中秋节前夕,在上海一家网络公司工作的程序员于鑫在返回河北老家的动车上,收到了主管领导的微信,此时已是晚上10点,按照计划,次日上午8时多他才能到达目的地。主管领导的命令让他不知所措,经过思想斗争,他回复了领导两个字:“好的。”

  于鑫的经历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都不陌生。

  腾讯数据分析平台“企鹅智库”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于今年3月发布的《“微信”影响力报告》显示,微信用户的职业分布中,企业职员占比最高,占所有用户的40.4%;55%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小时,使用时长超2小时的用户,占比32%;61%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

  该报告称,“无论用户整体使用频率还是时长,微信都表现出了强大的用户黏性。”正是因为微信让劳动者随时随地都能被领导找到,不少领导利用这种“黏性”,给劳动者8小时之外的非工作时间加码。

  在北京一家物流公司工作的赵勇对记者说,微信等社交软件在便利工作沟通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困扰。“单位领导说,所有通知都会在微信工作群里转发,所有人收到后必须及时回复,否则罚款。”赵勇无奈地表示,这一规定把所有人都搞得很紧张,“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信息。”

  在电视台栏目组工作的杨舒怡最近退出了好几个微信群,她对于非工作时间领导在微信群里布置工作任务不以为意,“我的理念是,微信群里说的话,大多都是不急不缓的,真正的急事,领导会打直接电话。”
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被模糊

  微信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劳动者的业余生活,就连有“微信之父”之称的张小龙都在今年的演讲中表示:“数据表明,用户在微信里花的时间太多了,我很担心。”他坦言,微信需要考虑的将是如何帮助用户更高效地完成任务,把时间留出来做其他事情。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上班族吐槽,“若不是上班时间和朋友聊微信影响了工作效率,也不用当‘加班狗’被动加班了。”那么,微信到底是提升了工作效率还是降低了工作效率?面对这个问题,似乎上班族们心中并没有明确答案。

  领导通过微信向劳动者布置工作任务,被“绑架”的不仅是劳动者,还有微信本身。

  记者发现,针对微信的这一弱点,阿里巴巴就推出了专门针对企业的办公软件“钉钉”,并高调喊出口号:“钉钉,是一个工作方式。”这与“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的广告语颇有“针锋相对”的味道。

  事实上,微信也已经意识到了自身的痛点,在今年4月推出了“企业微信”。在这款应用中,用户使用“休息一下”功能,便不用再在下班后接收工作信息。

  不过,无论是“钉钉”,还是“企业微信”,在工作中的普及程度都不高,多数企业目前还是通过微信或QQ进行沟通。

  “使用哪款软件,不是我说了算,而是老板说了算。”程序员于鑫坦言了自己的顾虑,现在每天下班后,他继续在多个工作群里“刷”着工作,而这些群最活跃的时候常常都是下班后。

  微信“聊工作”,性质难界定

  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作制度。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这意味着,劳动者加班的前提,是与单位进行协商,单位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北京曙鹏律师事务所吕牧红律师告诉记者,通过微信布置工作任务,确实应当算是“隐性加班”。“但是目前还不太好界定,正常来讲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她告诉记者,如果有的通知简单回复即可,有的任务并不要求8小时工作时间外完成,则不应当算作加班,“如果仅仅是讨论问题,也不应当算作加班。但是如果这种讨论是经常性的、而且讨论量很大,那么单位也应当给劳动者一个说法。”

  她提醒劳动者,一旦遇到劳动纠纷,微信聊天记录可以作为证据。为更好维护自身权益,劳动者最好保存好聊天记录,一旦遭遇劳动纠纷,这将是追讨加班费的有利条件。

  吕牧红律师认为,通过微信布置工作任务,属于信息化时代产生的新问题,法律上很难界定。一方面领导和下属的沟通,未必就是谈工作,即使谈了工作,也未必要求立刻完成;另一方面,有些特殊岗位,比如销售、公关、高管等确实需要随时待命,是正常的工作需要,但是否属于加班,还有待商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5 17:52:49 | 查看全部
感谢忠财老师带来精彩分享,为敬业的新版主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5 17:52:58 | 查看全部
你太棒了_547bf7fb491031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5 17:53:0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09:45:30 | 查看全部
建军老师回帖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09:45:4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09:45:4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6 11:19:5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6 11:20:07 | 查看全部
向zzczzc老师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6 11:20:24 | 查看全部
祝zzczzc老师周未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