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巴陵石化 胡忠勤
古人好书者嗜书如命,惜时如金,善于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读书,有所谓枕上、厕上和马上,即“三上”之说。这在今天的读书人看来亦十分受用,只是将马换车,将书换成电脑屏幕,一管健笔变成键盘罢了。现补桌上、本上,谓之读书“五上”。
先说枕上。“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说这话的于谦绝对是喜好挑灯夜读者。古时候的夜生活估计没今天这么丰富,对读书人来说,这是一天当中最惬意的美好时光,自然应当留给读书。如今这好枕边读书的如果不是因为失眠确实是真正的读书之人,枕边善读的人一定会把爱不释手的书放于枕边,既可读经典,也可读闲书,那是消除一天疲劳进入梦乡的最后驿站,可以安放疲惫的身心,与圣贤秉烛夜谈,与知识同眠。枕边书如侍寝的枕边人一样让人心生愉悦,非得百般摩挲心满意足才行,其妙处实在非好此道之人可以言说。
再说厕上,这一点虽与古人形式相同,内容却大为丰富。现代的家居装修把过去难登大雅之堂的卫生间也装点得幽雅、富丽堂皇,早已由“厕”转“正”。如今的厕上倒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舒适的读书之地,也是极易激发奇思妙想的地方。此时以读小故事、小品文为宜,更兼读诗歌和短小隽永的散文,别小看这一点点时间,最容易集中精力,属于那种最有效的20﹪, 能长期坚持下来,集腋成裘,必有大收获。
三是车上。现代人出行乘车比古人骑马要方便舒适得多,更适宜于读书。旅途或长或短携带一本好书才是找到了好旅伴。现在出版有一种精致小巧的所谓口袋书,最适合出门路上阅读,这样就可以把点滴时间都吃干榨尽。我极佩服那些在长途旅行中读书的人,当然不是看一堆路上推销的纯消遣的为打发时光而生的无聊杂志,虽说看什么书完全是个人的兴趣爱好,但是读什么样的书大致可以判定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此珍惜和善于利用时间,其学养和成就由此可见。
私家车更是一个专属自己的活动书屋,读书别有天地别有情趣。进而想到,如果那些以开车为职业的人,特别是开公务车的,如果把每一次等候的时间都能利用起来,假以时日一定能成为让他等候的那类人。我就认识一位给领导开车的朋友,他与别人不同,每天上班出车都随身带上一本教材,领导开会他看书,几年下来竟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真是士别三日,让人刮目相看。从此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计划有自己目的的人。
四是桌上。梁实秋有句名言意味深长,他说,桌上只放一本书。意思是读书贵在专注,要心无旁骛才能有所收获。事实上,大凡看书的人除去虔诚信徒手上的《圣经》,很少有人能做得到桌上只放一本书的。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知识更新快,信息交流也十分迅捷,如若不是赋闲在家,怕是难得如此从容仅读一本。倒不如理解为在一定时间内读若干书目,这些放到桌面上的书目既是精读更是需要深读的,这是每天要花大把的时间和精力研读的必修课,多与职业有关,关乎生活生存,也许是兴趣所在爱不释手。有一本至爱的书籍长伴左右,便可常读常新,时有心得,这类书恐非古今中外的名著不可方能享此殊荣。
此外,还有另一种桌上,就是电脑的桌面收藏、网页收藏,从这些林林总总的收藏中可以看出个人的阅读兴趣与爱好。这种桌面是扩展了的学习平台,只要想学习,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海量的信息搜集,不用再为检索而苦恼。几年前,我在新浪网读书频道偶然发现一个专门介绍《花之语》一书的网页,《花之语》通篇讲述花的典故,兼具文学性和知识性,读后很受启发,当即添入收藏夹,日后经常登陆浏览,几年下来积累了许多与花有关的文字,为写作提供了不少灵感素材。
见过一位七旬老人,电脑从一窍不通到刻苦学习五笔打字,电脑桌面上都是未完工的稿子,每完成一篇就分门别类装进文件夹,时有文章在网络和报纸上发表,读书写文章能与时进,让人心生敬意。
五是本上。不读书无以博识,要学到知识除了动脑、动口还得动手,读书遇到美文格言警句,击节叹赏之际亦动手摘抄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读书抄录作用有三:一为强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十遍不如读一遍,读十遍不如写一遍,看到即过,不加琢磨眷恋,就会成为过眼云烟,只有眼到、口到、手到,方能心到,心领神会,这才是读书的大道。
古代读书人抄写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功。史记明初文学家宋濂少时“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这是由于读书条件艰苦而不得不亲手抄录。还有一种纯粹是为学而写的,如同是明代的文学家张溥就是喜欢手抄的,史称其:“所读书必手钞。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其读书之地号称“七录斋”。读书如若下得了这般过硬的功夫,就是想忘也忘不掉的。
二是练字。抄写当练字,古代的读书人几乎个个都是书法家,就与抄书不无关系。如同锻炼身体一样,练字益处多多,可以活动筋骨,畅通思路,延年益寿,书法家长寿者多,说明抄写练字可以修身养性。况且字如其人,字是脸面,是直接反映人的文化素质的最直接的招牌,非练不可,不可一日闲过。要经常动笔手书,绝不能让电脑废掉了一手好字。我见过某人的读书笔记,有好几个十六开的大本子,一色隽秀的手写体,简直是绝版的奇书。透过厚厚的读书笔记看得出读书花的工夫有多深。
三是咀嚼回味。读书贵在有悟,消化吸收为己所用。读书到了下笔时就是总结、梳理、提炼和提高的阶段,将那些脍炙人口、富有哲理的至理名言抄录下来,闲暇之余慢慢咀嚼消化,有助于加深理解领会。还有一点,如果书不是特别珍贵的文物,完全可以执朱笔一管,书蝇头小楷于字里行间,上天入地,是谓眉批。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既集中了精神读书,又能及时将感想心得记录在案,捕捉瞬间碰撞而出的思想火花和灵感。同时斟酌再三无异即兴作文,一些大作家的眉批堪称一绝,甚至比原文更精彩,常常能激发出新的创作欲望,写出好作品来。看过《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人无不对朱笔眉批留下深刻印象,那是心得,那是书法,那是指点迷津,那才是真正的经典秘籍呢!
北宋理学家程颐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浓。” 读书是伴随终生的大事,不可一日无书,所谓“五上”不过是读书诸多细节中的一鳞半爪而已。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读书人,读书破万卷,必须要有钉子精神,要善于挤时间,把一切点滴和零散的时间都利用起来,且不畏难不偷懒才行。鲁迅曾说过:“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要用在了写作上。”前不久,看到一个朋友更新了QQ签名,宣称:“立志须存千载想,闲谈不过五分钟。”从此,果真很少与人闲聊了,不是隐身就是显示忙碌状态,看来是认真的,闲谈五分钟是客气话,简直是一分钟空闲也没有,不知是否也是受了读书“五上”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