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把准反腐败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禁锢经济活力的“反腐败”没有出路,单纯发展经济也难以带来长治久安。反腐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通过严惩腐败,打击权力“寻租”,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制度土壤,斩断官商勾结的利益链,遏制行政权力的“设租”“寻租”行为,管住任性的权力,从而重构健康的政治生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塑造服务高效、风清气正的政商关系。这不仅能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经营风险,而且有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极大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的顺利进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廉洁是软实力。国际通行的关于各国竞争力的评价指数,普遍把政治稳定、政府廉洁、规则透明、社会公平作为重要指标。廉洁促进发达,腐败导致落后。世界经济发达程度排行榜表明,廉洁程度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反之亦然。中国的大国地位既包括经济实力的硬指标,也包括核心价值观在内的软实力;既包括经济“高富帅”的“面子”,又包括发展环境的“里子”。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彭博社刊发《贿赂的结束意味着习近平的反腐行动可能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一文,认为中国的反腐败正在降低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商的难度。该社对世界范围内17位经济学家进行了一项调查,这些经济学家预测反腐败将在2020年使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提高0.1到0.5个百分点。回望历史,有记载的所谓“循吏”,也往往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能吏。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两袖清风”“为民造福”的好干部层出不穷。焦裕禄、谷文昌等优秀县委书记既做到了清廉自守,又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总之,反腐败与谋发展决不是相互对立、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传承“两手抓、两手硬”的宝贵经验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由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一跃而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实力稳居全国前列的经济大省强省,最根本的经验是历届省委始终坚持党中央关于“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把正风肃纪、严惩贪腐放在重要位置,及时纠正改革中的偏差,确保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日益丰富的物质积累、不断强化的制度创新、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也厚植了广东廉洁文化的底蕴和制度创新的土壤,广东的反腐败始终和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进、相辅相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的同时,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省委印发关于加强纪律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意见,强化对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突出对一把手监督重点,全面清理“裸官”、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行为;细化主体责任清单,加强责任约谈,落实“一案双查”;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持续加大反腐败力度。2015年全省查处地厅级干部170人,超过2007—2011年5年的总和,纪律审查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正风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与此同时,广东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全省经济总量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别增长8.5%、7.8%和8%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增长7.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反腐不手软、发展不停步”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正风反腐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助力和重要保障,没有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两手抓、两手硬”,就不会有广东今天的巨大成就和良好局面。这一宝贵经验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继续传承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