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文是李进老师微课的第四篇整理文章,分享的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的第六章和第七章。这两章内容分别涉及的是如何让孩子从固有角色中释放,以及我们做父母的如何把前六章学到的技巧融会贯通。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如何说孩子才爱听》这本书共有7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共情,任何的教育必须要建立在一个关系的基础上,而共情是和孩子建立安全关系很好的基础;
第二部分是鼓励孩子合作,这里引入了孩子和我们的交集;
第三部分是规则,教会孩子感受规则、适应规则,做出选择;
第四部分鼓励孩子自立,坚持做自己;
第五部分赞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哪些部分是需要我们固定下来的目标和行为,认同孩子的成长非常有意义的部分,让实实在在好的部分滋养自己。
接下来我们开始第六、第七部分的分享:
第六部分,出现了让孩子释放的说法,当我们和孩子共同合作,也学会了守规矩,知道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达成过程当中固定了孩子很多优点,让孩子感觉到“我行”。
孩子有些素质让我们感觉到,他就是这样一块料儿,于是会有一个倾向,对他有一个评价,而第六部分就是要我们避免过早地给孩子一个结论。老人家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这样孩子没什么变化,我们又怎么努力呢?在我们感受到的孩子终身会保持特色的部分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去拓展这个孩子哪一部分?
我们老话也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就只能把孩子的角色固定到一点上去呢?答案肯定是不尽然的。
分享一个关于释放的小故事:
其实我小的时候院子里的人都会说我是土豆。因为我毕竟爱哭,冬天的时候天气冷,一哭皮肤就跟土豆皮一样,就都觉得我特别娇气,招不得惹不得,这是院子里很多人对我的印象。
但是我的父母亲从来不这么看,所以今天我身上也没有这些习惯。所以我们家长不用把标签早早的定在孩子身上,那么在这个孩子身上就会有很多的可能性发生。
每个智慧的父母亲我们是要放开一些,在孩子身上有更多的允许,静静地陪伴,看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后有什么样的可能性,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