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72|回复: 7

陈清河:“匠人·匠心”五十春秋的坚守(组图)

发表于 2016-10-23 20:45: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分享到:
更多
分享到:
更多
[align=justify]
大学生在陈清河指导下的创意作品《藤艺遇见丹青》。(张晞摄)
    创新求精的精业品质五十多年,陈清河充满着创新求精的“工匠人”精业品质。七十年代,他制作热水瓶竹壳,传播竹藤编技艺。他主持设计制作的竹编工艺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他创作的竹编工艺品作为收藏品。几十年来,陈清河和他的徒子徒孙们,发扬创新求精的工匠精神,开发4200多种竹藤器工艺品,上世纪九十年代,陈清河又将藤艺与铁艺结合,创出藤铁工艺新艺种。他所设计创作的竹编(安溪竹藤编)2014年列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富有民生情怀的陈清河尽心尽力带徒子徒孙,让他们学得一技之长,出师后创办藤铁企业。如今,全县共有藤铁企业417家,加工点3000多个,从业人员12万人,产品远销欧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工艺产值达到95亿元人民币。农业部授予“中国藤铁工艺之乡”称号。
    退而不休培育新秀“传统的手工技艺不能在我们手上丢掉。”陈清河深有感触地说。他退休后,匠心依旧,他认为藤铁工艺产业应打破原来产品出口的固定模式,要创新发展,打开国内外家居工艺品的广阔市场。他的想法得到安溪县党政工会的大力支持。陈清河汇集安溪竹藤铁业界的10多名省、市级劳模在安溪华侨职校成立安溪县劳模创新工作室,以众人之力,培育人才、创新研发新工艺品,并筹建安溪家居工艺网站。
    当年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藤铁技能外,再制作18种编织技艺的藤艺品,让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但让陈清河无奈的是“年轻一代,特别是90后的学生愿意花上几年时间学习藤铁工艺的人太少了!”陈清河好不容易找到当年的两名学徒配合制作竹藤编工艺品。这两位学徒有着20多年竹藤编的技术基础,让竹藤编新工艺品能实现。
    新的历史时期,全国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潮。安溪县委、县政府着力推动藤铁工艺产业转型升级,定位为家居工艺文化产业,扩大产业内涵,传统工艺传承创新。对此,陈清河感慨地说:“作为一名工匠,一生不但要有远大的目标,更要有实干精神,不畏艰辛,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什么人间的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记者在采访时,安溪的干部、职工对年逾七旬的陈师傅,退而不休,不在城里享清福而跑到山区办起劳模创新工作基地及竹藤编技艺传习所,将工艺技术传承后人,其匠人可敬,匠心可佩。
来源: 中工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8 07:52:15 | 查看全部
158_38202_4944e83215a79de.jpg 厚积薄发,不管做什么都要有坚不可摧的意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9 12:58:51 | 查看全部
能工巧匠版块欢迎宝石花的心老师光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9 12:58:5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06:55:51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张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21:16:40 | 查看全部
感谢屈老师的大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21:16:51 | 查看全部
问候老师健康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21:16:5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