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霸王级”寒潮虽然有了撤退趋势,今天起上海气温开始逐渐回暖,但这一次降温带来的影响不小。“假如再来一次寒潮,我们能不能提前给露天作业劳动者多一些防护?”昨天上午,郭天蓝代表一进会场就讲述了自己亲眼看到的一幕,“黄浦江边,伊拉冷得呱呱抖,挡风的地方也没有,身上棉衣也不厚。”
郭代表提到的“伊拉”,是在外白渡桥上彻夜值勤的协警人员。她说,自己每天都会经过外白渡桥。这几天清晨气温极低,黄浦江边更是寒风呼啸,她自己穿着很厚的羽绒服走在路上都感觉空气刺痛,呼吸非常困难。可在外白渡桥上和外滩沿岸彻夜值班的协警人员却在毫无遮挡的寒风中一直站立着,“他们穿着单位发的冬装,看起来是中空棉的,很短,腿都露在外面,不是很厚,也没有帽子戴,脚上穿的是普通皮鞋。”她询问协警后了解到,最近的休息点在地下车库,距离站岗巡逻的地方还有一段距离,协警们只能每隔几个小时轮换着去坐一会儿。
“像这种天气,至少要配备长款羽绒服和长筒防寒靴子,最好再戴一个厚实点的帽子。”郭天蓝说,天寒地冻的日子里,除了协警还有环卫工人、交通协管员、绿化养护工、水管抢修员等,亟需防寒保暖措施到位。她建议,建立极端天气状况下户外劳动者防寒和劳动保护应急机制,一旦预测到气温将有急剧下降,应立即启动“暖冬工程”,除了配备足够御寒保暖的衣物以外,还应向露天工作者定时提供热汤热水。郭天蓝还建议,在类似外白渡桥等户外设置流动封闭式岗哨,给协警们提供一个能够遮风挡寒的工作场所。
“夏天有高温费,极低气温时为什么不可以设立低温补贴?”蒋为民代表告诉记者,户外工作者是城市运行中不可或缺的“功臣”,上海应当给予这一群体更多的劳动保障和暖心关怀。
目前,本市有高温津贴相关规定,但没有对低温补贴立法。蒋代表建议,制订《防寒保暖措施管理办法》,完善低温劳动保护,包括设立低温津贴,明确发放标准、对象等,保障户外劳动者的安全作业,维护他们的健康权益。
来自市容绿化环卫行业的许峰代表也建议,抓紧时间对相关政策可行性开展研究,例如发布低温津贴的气温标准、资金来源等。
来源: 劳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