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20|回复: 3

电脑少年的白色创业梦

发表于 2016-10-24 22:34: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赵伟这个“80后”是一位几乎能用“可爱”来形容的企业掌门人。他看上去有些腼腆,总用食指推鼻梁上那并不时尚的黑边眼镜。如果不是他随身携带的那台小巧、精致的笔记本电脑,如果没有他随口冒出的那些冷僻而高深的互联网术语,你也许完全不会想到,面前这个身着T恤衫和牛仔裤的“小毛孩”,居然是中国互联网安全这个圈子里的教父级人物。

    赵伟和他创立的公司一起,在推动互联网发展的征途上奋力奔跑。27岁的赵伟这样概括他视为生命的事业:“我们的目标是,让你安全地享受互联网。”

    “电脑少年”的“白色梦想”

    赵伟说自己的履历很简单,用两句话就能说完:1981年11月出生在西安,在大学里的专业是仪表与自动控制。200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内某家网络安全企业,2005年底加盟一家美国网络软件公司,2007年创立自己的公司。赵伟的经历可以浓缩成一句话:“和互联网安全密不可分。”

    赵伟从13岁开始玩电脑,喜欢编写各种智力游戏的程序。高中时,他开始自学网络安全技术,通过在IT公司做兼职和互联网“亲密接触”,并加入技术尖端的网络小组“绿色兵团”.读大学期间,赵伟和几位互联网安全爱好者发起成立了“中国安全联盟”.

    很多人把赵伟这样的人称为“黑客”,随之在心底涌起恐惧和鄙夷。赵伟说:“真正的黑客用技术去推动互联网发展。这个名词被很多人曲解了,于是有了‘黑帽子黑客’(用技术攻击别人)和‘白帽子黑客’(找出互联网漏洞、保护网络和网民)两个群体。我从小就想做保护别人的黑客。”

    “冲动”创业从零开始

    大学毕业后,研究网络安全成了赵伟的工作,也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在捕捉一个个安全漏洞的战役中,赵伟渐渐意识到,“恶意网站监控”这个领域在中国存在市场空白。他决定舍弃当时的丰厚收入,自立门户,从零开始。

    习惯了安逸生活的赵伟,为何如此“冲动”?

    赵伟的回答简单得让人意外:“这几年的生活和工作太轻松了,我怕把自己浪费掉。我喜欢持续的挑战。”

    2007年8月,赵伟和几个朋友一起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他们通过自主研发的互联网安全监控平台,每天监控国内200多万个网站的安全状况,告诉网民哪些网站是安全的;他们通过网络应用评估系统,帮助网站检测自身漏洞,使“黑帽子黑客”没有机会利用漏洞“挂马”(将木马程序嵌入网站),无法侵害访问这些网站的网民。

    结合公司业务,仔细分析赵伟找到的市场空白,你会发现,赵伟创业其实一点儿也不冲动,而是基于对中国互联网现状和市场的精准把握。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瓶颈是网民对安全的担忧,人们不敢什么事情都通过网络来做。网民被盗取数据、受到攻击,很多时候是因为登录了不安全的网站。我们从源头上保护网民。什么时候网民能踏踏实实地使用网络理财和消费了,互联网才真正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4 22:35:01 | 查看全部
”赵伟说。

    小公司、大客户“不打不成交”

    赵伟在北京回龙观租了一个三居室办公。尽管办公环境不如高档写字楼那样优越,赵伟和同事们还是乐呵呵的。“微软的高层多次来这里参观。阿里巴巴的马云当初是两居室起家的,我们比他还多一居室呢!”

    通常的创业路径和步骤是,企业家创立公司,然后找到客户。赵伟是先找到了客户,然后创立公司。这个客户是全球IT企业的巨人--微软。赵伟说,他和微软是“不打不成交”.

    这个曲折的故事要从6年前讲起。“2003年,我和同伴们发现了微软产品的一些安全漏洞,就给微软发邮件。一晃半年多过去了,没人理我们。我们辗转找人跟微软联系,并在网上公布了这些漏洞。这引起了微软的重视,我们开始帮微软修补漏洞……微软认为我们有能力为他们提供安全服务,我们于是成为微软在中国惟一的安全服务提供商。”

   “小公司、大客户是我们的目标。”说到公司的规模,赵伟很坦率,也很坦然。“我们是个技术型公司,在人员配备上很务实。‘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

    人品比技术更重要

    在一些IT网站上,可以看到这家公司最近发布的一则招聘启事:“我们是一家小公司,你一定没有听说过。我们没有官僚气息……我们不要求学历、性别和年龄……”

    赵伟说,这则启事已为公司招来了很棒的人才。“我们的培训力量很强,所以只要求人才有基本技能。这种培训对很多人有吸引力,因为他们能在我们这里学到真本事。”

    通过赵伟的描述,公司一些“不一样”的地方逐渐清晰:大家在公司里互相称呼网名;实行弹性工作制,团队达到阶段目标时会选择一个工作日出去庆祝,比如去爬山;公司有个“点子库”,如果点子被采用,出点子的人可以得到奖励,点子最多的人也能得到奖励;员工买书公司给报销,金额不限……

    赵伟承担着为公司储备技术力量的重任,他的“人才秘笈”似乎并不复杂。“很多小孩有技术,但只做‘黑帽子’’,而我们要的是正直的技术高手。事实证明我没有看错人。’黑色产业‘(靠窃取数据获利的个人和组织)一直在’挖‘我们公司的这些小孩,这些小孩不为所动。”

    小G是公司最年轻的员工,今年19岁,来自广东省汕头市。两年前,还在读高中的他有关网络安全的博客引起了赵伟的注意。赵伟这个互联网安全的“骨灰级”人物一直是小G的偶像,听说能和偶像一起工作,小G欣喜若狂。

    高中毕业后,小G要和赵伟一起工作。父母不同意,小G就告诉父母,他已通过网络为赵伟工作半年了。接着,他用这半年的工资给自己买了手机和到北京的机票,怀揣3000元现金只身到了北京……赵伟说,小G成长很快,如今已是公司的“一方大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4 22:35:31 | 查看全部
故事讲到这里,赵伟眯起眼睛“自我表扬”起来:“我知道人才对公司的重要性,所以花大量时间在网上挖掘和观察’目标‘.我年纪也许不大,看人可是很准的!”

    “就算拼了命,也要再为网络安全做些事”

    “白帽子黑客”和“黑帽子黑客”的搏斗看上去平静,骨子里却是惊心动魄的生死角逐。

    2004年8月,赵伟和同伴们接到国外一些银行的报告,称有黑客利用“钓鱼网站”(虚假的银行网站)欺骗用户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获得了上万个账户的信息。赵伟发现这些黑客技术先进,于是持续追踪目标,研究目标,确立对策,摧毁了一个个“钓鱼网站”,并把详细情况通报给银行。

    2008年8月的一天,在像往常一样监控国内网站的安全状况时,他们发现网络流量异常飙升。锁定目标后,赵伟发现,造成流量剧增的是国内一个控制着数百万只“肉鸡”(被恶意控制的电脑)的巨大“僵尸网络”.僵尸网络操纵“肉鸡”窃取数据,肆意攻击网站。公司立即向国家有关部门通报了情况。

    凭借有前瞻性的服务和产品,这家年轻的公司迅速确立了技术优势。用赵伟的话说,他和公司在国外比国内更有名。他无数次在世界各类安全会议上演讲,给微软、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做过安全培训。他希望自己能改变世界对中国网络安全的印象,对中国黑客的印象。“我们发现的每个漏洞都可以卖几十万元,可我们没有拿去卖,也没有用这些漏洞攻击过谁,而是无偿和业界分享。最近,一个国际安全论坛在日本举办,请我去讲如何对付’黑帽子黑客‘.一些朋友劝我不要去,毕竟到处都在闹流感。我说,就算拼了命,也要再为网络安全做些事。”

    创业感悟:我们需要“快乐创业”

    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怎么抢也不会属于你。

    创业本身困难重重,所以要努力营造“快乐创业”的氛围,跟每位员工一起庆祝前进路上的每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8 14:19:58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朋朋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