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浙江台州石油分公司 王美婷
早几天,二哥打电话来说,叫我休息天回家一趟,帮忙修缮一下老房子。
哪一个珍惜自己经历的人不怀念自己生活过的老房子?特别是当他年华渐老,陷于往事的回忆时,老房子的旧影就异常清晰。
我家的老房子历史真的很悠久了,是从我的曾祖父手里传下来的,据说当时老房子的主人家好像是没有后代了,是我祖父给养老送终料理了后事,这房子就给留了下来。我家的老房子坐落在我们这个院子西北角,由一个“六顶间”和一个厢房组成,农村所说的“六顶间”就是比一般的房子高好多,也大好多。我家和大伯、姑妈的房子合围成一个大院子,大门朝南,进大门后绕过姑妈的房门就直对我家,隔壁紧挨着大伯的房子,我们堂表亲的兄妹有十三人,儿时无忧,整个院子荡漾着孩子们的欢笑。直到我二十岁离开老家,离开老房子。
老房子最破旧,它也是我们的家,曾经给我遮风挡雨的地方,在天寒地冻时给我们一张温暖的床,呵护着祖辈和我们。老房子和我之间那种割舍不掉的亲情却是真真切切地存在的,在那里,我能感受到祖辈和我血缘相通,在那里,我能找到儿时的点点滴滴。
我和哥哥姐姐们以及父亲和祖辈们都出生和生活在那座破旧的老房子里,那里每一扇门窗每一张桌子每一张床甚至是那架爬阁楼的梯子以及那发黑的锅台上,处处都留下我们生活过的痕迹。那个挂着二个大铜环、四扇门上都画有“梅兰竹菊”的大柜子是我家大家私;那张四周雕着花格子、有顶有床檐的大暖床,是我们最爱的温床;那个又老又旧的放碗的菜橱子是我放学回家最喜欢打开的地方;还有厢房顶上的小阁楼,是我们家最安全的地方,家里最值钱的东西都被放在上面,当然还包括过年前家里做的炒米糖;一家八口扎扎实实地围坐吃饭的桌子,吃饭前我最爱摆放筷子,我们在桌子旁从小就感受传统的吃饭文化熏陶;那墙壁上贴满至今还依稀可见痕迹的奖状,是我得到最多的赞美和鼓励;还有那张父亲专属的太师椅,是我对父亲最深的怀念。
儿时,老房子住着我们全家八个人,以后哥娶妻姐出嫁,父亲因病去世,十六岁的我和母亲在老房子里相依为命,直到我去外地读书、工作才离开。从当年的八个人,到后来母亲一个人,母亲渐渐地感到孤独了。那时候,我似乎听见老房子也在为母亲难过。好在,我也会隔三差五地接母亲到我那个闹市中的家里来住。母亲和老房子好像也互相之间割舍不断,没过多久就念叨着回去。母亲的离世,感到孤独的,其实不是我们,是老房子。我真的得回去啊,看看那陪伴母亲晚年最后岁月的老房子。感恩老房子,是你给了母亲晚年无限的慰藉。
每次回家,我总是情愿待在老房子里,老房子伴随着我的童年、少年,一直到我成年工作。它替我遮风挡雨二十载,如今被岁月侵蚀得斑驳陆离,好几处地方开始漏雨,可我还是喜欢他的朴素、简约。像一个穿着中山装的民国老人,沉静、睿智,装满久远的故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老旧的房子,那里还保留着儿时最纯真、最朴实、最美好的东西。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总会忍不住推开那扇虚掩着的木门,然后咯吱一声,儿时斑驳的记忆便喷薄而出,萦绕在整个心房。
小时候我没有深思这所老房子具有怎样的内涵,成年以后才意识到,那是我生命的摇篮、扬帆出航的码头,里面装满了我童年和少年的欢乐、忧伤、憧憬。我在县城楼房住了三十多年,而在农村老房子断断续续仅住二十年。可是能羁绊情感的却是老房子,我怀念老房子里诗意的生活:老房子的光阴很浓很浓,老房子的岁月很悠闲古朴,老房子的春夏秋冬很分明,那趴在炕上看墙壁上的年画的正月里,歪着脑袋听父亲吹笛子拉二胡的一个个秋日,夏天趟在院子的凉板上看星星的傍晚,窗台上插满山花的春天,那年华的珍贵瞬间……不都一一铺展在老房子的背景下么!
魂牵梦绕的老房子啊!你是我人生视野里一道任何美景都替代不了的绝版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