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0|回复: 1

人工智能也可以断案:预测案件判决结果准确率高达79%

发表于 2016-10-26 08:27: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据报道,英国伦敦大学、谢菲尔德大学以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宣称,AI(人工智能)系统成功预测了欧洲人权法庭(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数百起人权案件的判决结果,准确率高达79%。


  目前在新闻、法律以及会计行业,AI的应用日益增多。

  但批评家认为,AI无法理解案件之间的细微差别。研究人员承认,这项研究并非意味着AI将终结法官或律师行业。

  领导研究的Nikolaos Aletras说:“目前有关AI的炒作很多,但我们还没有看到其近期有取代法官或律师的可能。不过我们认为,AI系统可以被用于快速确定案情模式,而且能更快地给出特定结果。它也可以成为有价值的工具,凸显哪些案件最有可能违反了欧洲人权公约。”

  研究人员研究了与欧洲人权公约三大条款相关的584起案件,包括第三条款(涉嫌虐待或侮辱人格待遇)、第六条款(公平审判权)以及第八条款(尊重私人生活)等。选择这些案例是因为,它们都属于基本人权案例,同时也有大量相关数据可用。



  AI智能系统的算法可以在文本中寻找模式,并标注出每起案件是否违反欧洲人权公约。为了预防存在偏见或误解,研究团队为AI选择了违反公约和未违反公约数量相等的案件。

  研究人员称:“在理想情况下,我们应该利用法院文件测试和改进算法,而非通过已经发布的判决测试,但我们无法获取法庭数据。”当有2个类似案件时,算法往往会判断失误。这显示,AI平台还无法检测出法律的细微精妙之处。

  但是越来越多的律师事务所正应用AI,帮助筛选大量的法律数据,其中法律AI系统所借用的是IBM超级电脑Waston的力量。

  数据科学咨询公司Tessella分析师Matt Jones表示:“这个研究项目拥有巨大潜力,因为通过自动化某些枯燥乏味的任务可节省法律案件中大量时间,同时可帮助增加人们成功的机会。但AI目前只能作为法律决策的工具。”

  Jones还称,类似系统还无法理解案件之间的细微差别。AI可能十分善于推理,但如果没有更广泛的语境、没有对其进行数据和经验方面的训练,这些推测可能不够准确。而且在很多案件中,这样做都很危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6 10:59:14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