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7|回复: 1

职工创新工作室让创新更“接地气”

发表于 2016-10-26 08:43: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9月上旬,一纸罚单在重钢集团职工中掀起不小波澜——重钢一个职工创新工作室由于在季度考评中,新产品开发、职工培训等项目未能达标,被重钢集团工会“亮黄牌”。

当国内钢铁行业遭遇产能过剩、能耗超标等困局,科技创新成为重钢的自救方式,创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就是其中的“妙笔”。

实现创新梦想的“摇篮”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近两年重钢推出的鼓励基层创新的方式。它是以一名在技术业务领域有专长,有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等作为牵头人,通过召集其他技能人才为成员,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技能人才培养和创新研发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创新的团队。

此前,重钢部分职工有创新热情,但缺乏创新所需的平台,不少构想难以付诸实施。

“创新工作室的建立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重钢集团董事长刘加才称,创新工作室采用离线实验的方式来开展创新攻关,让很多在连续生产作业线上无法进行检验的创新课题,可以在创新工作室内演练,为职工创新技能提升提供了实训基地和平台,让创新更加“接地气”。

另外,由牵头人召集相关专业或优势互补的人才组成创新团队,有利于发挥团队优势,更好地协同完成攻关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说,职工创新工作室成为重钢职工实现创新梦想的“摇篮”。

不拘一格聚人才

2013年5月,重钢集团在旗下7家基层单位中,率先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试点。两年多来,已先后建成23个职工创新工作室,“不拘一格聚人才”的选材用人标准得到充分体现。

“胡钢创新工作室”,这个以重钢高级工程师胡钢名字命名组建的工作室研发团队,此前曾成功研发出“烧结微负压点火”技术并获国家专利。这项技术实施后,每台烧结机每月可节约煤气近30万立方米,每年创造经济效益500万元。

另一位“工人发明家”——重钢中厚板厂职工唐学智,是基层职工中“自学成才”典型。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唐学智自学电工、焊工等工艺,其发明先后获得14项国家专利。以他名字命名的“唐学智创新工作室”团队,多项研发技术在生产中派上了大用场。

“攻关不是科技人员专属,一线职工的创新力量不容小视。在工作室创新攻关中,大家集思广益,没有职务高低、年龄大小之分,只要有点子、有想法,都有发言权。”胡钢说,部分职工不擅交际,但只要走进工作室,都会被浓郁的讨论氛围吸引,变得侃侃而谈。

“不躺在功劳簿上睡觉”

对于“创新工作室”,重钢不仅有着严格的创建申报程序,对其成果验收同样考核“逗硬”。为加强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管理和考核,重钢成立了职工创新工作室考核评定小组。


重钢集团工会主席潘向宇说,这个小组不是“花架子”,而是有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以此督促创新工作室,鞭策大家“不躺在功劳簿上睡觉”。该小组负责各个职工创新工作室的评审认定及年度考核,掌握了对考核周期内不达标的职工创新工作室给予“黄牌”或降级的多种处罚权限。

有罚也有奖。目前,重钢对职工创新工作室的资金扶持逐年增加——不仅给予每个创新工作室1万元启动资金,还对创新效果显著的工作室每年给予不同程度资金奖励。

赏罚分明的奖惩制,让职工创新工作室迸发出活力。从2013年至今,重钢23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共开展各项技术攻关30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7400多万元,获各项专利50多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6 11:01:24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