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26|回复: 1

煤窑沟“整容”记

发表于 2016-10-27 08:49: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整容后的煤窑沟
凡栾川县城附近的人,都熟悉一个名字——煤窑沟。
煤窑沟之所以出名,一是因为它蕴藏着大量的煤矸石,祖祖辈辈的栾川人煮饭、烧菜、取暖都以其为原料,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二是祖辈们在开采煤矸石的同时,把大量的矿渣堆放在沟口的一面山坡上,裸露的矿渣龇牙咧嘴,犹如这青山秀水之上长出了一块“牛皮癣”,让经过这里的人过目难忘;三是在矿渣堆放相邻的另一面山坡上,由于当地居民过度采石、炸石,山上仅有的树木和杂草被连根拔起,原本青翠的山体变成了一片残岩破壁,成为美丽栾川脸上一道无法掩饰的疤痕。               在“牛皮癣”和“疤痕”的对面,是一片山间盆地。改革开放以来,栾川人勇立潮头,扬起矿业经济的航帆,划动“旅游兴县”的双浆,使栾川赢得了“中国钼都”、“旅游强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等耀眼的光环。而这块山间盆地便成为栾川经济发展中的一块“风水宝地”——县城新区。县城新区形成了三纵五横的柏油马路,一座高耸入云的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可是,石山之伤,何时治愈?
2011年,由该县地质矿产局和财政局共同申报的煤窑沟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得到了河南省财政厅的支持,项目批复治理费用为624万元。从此,煤窑沟“牛皮癣”和“疤痕”的整容工作便拉开了序幕。
据了解,该采石边坡约255米,高达40~80米,坡面共21700平方米,呈70~85度夹角,局部接近垂直,从坡顶向下俯视,大有“胆战心惊、不寒而栗”之感,是项目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为治愈这块“疤痕”,施工人员们集思广益,在山顶的掩体上设置了一排锚装,并在锚桩上拴上安全绳,然后在安全绳上系上安全带,以确保人员安全。他们先是用爆破的方法,用水或用气力冲刷、清除坡面的浮石与杂物,再对转角处及坡顶的棱角进行平整,保证施工前作业面的凹凸平均度为±10厘米,尽力保持坡面大致平整,以利于客土喷播施工,增加作业面绿化效果;然后在作业面上每隔一定高度开横向槽,以增加作业面的粗糙度,加大客土对坡面的附着力;最后对采石坡面处的每道岩腔进行浆砌石回填和封堵。
风来啦,雨来啦,烈日晒得他们大汗淋淋,有时咽喉发干,但施工人员们总是手持上百斤的钻机,从山崖高处向作业地点挪动脚步,完全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坡面被清理干净了,施工人员又紧锣密鼓地从上到下在坡面铺设了一层镀锌铁丝网,并在陡岩面处小心翼翼地把草绳缠绕在铁丝网上,以增加凝聚力;铺设好铁丝网后,还在坡面上设置了梅花锚钉,并在锚钉距坡面6厘米处进行了绑扎;然后再将客土、水泥、混凝土绿化添加剂、腐殖质及草种子等按一定比例喷射在网内外,使客土基质在基岩表面形成一个持久的、整体的、坚固的版块。
在陡坡和悬崖处,工程设计者和施工人员独具匠心,在此处钻孔直径9厘米、深度50厘米,当把爬山虎根基嵌入竹筒后,再将竹筒放进钻孔内,以确保爬山虎之类的爬藤植物在孔内有效生长。
坡面上的每一棵嫩草都是施工人员汗水凝固的结晶,每一株藤条都是他们用心血播种的希望,如果管护不好,“整容”工作将会前功尽弃。因此,设计人开动脑筋,在坡面上安装PVC管,在PVC管上以梅花形布设水孔,利用小流量高扬程水泵,直接从伊河抽水到坡顶蓄水池,对坡面进行喷、滴养护。
当一株株嫩草种钻出土层后,他们又像呵护小孩一样,采用无纺布覆盖的方法使每株幼苗免遭太阳暴晒和雨水冲刷,确保幼苗茁壮成长,让每一株爬山虎在岩孔内生根、发芽。
在对坡面进行“整容”的同时,施工人员也热火朝天、紧张有序地开展起对渣坡这块“牛皮癣”的治理工作。在渣坡的治理中,他们采用的是方格型锚固钢筋砼办法。施工刚开始,由于矿渣坡体过于高陡和狭小,大型机械有力无处使。所以,施工所需的钢板、混凝土、钢筋粘土等材料,全靠人工肩背手提。面对劳动力强大、施工进度慢这一难题,他们发明了用吊蓝向上运输材料的方法,工作效率成倍提高。当一根根方格架在矿渣上面时,他们在露天边坡及边坡间马道覆土30厘米,还在方格内种植了松柏、刺槐及草本植物,“牛皮癣”从此销声匿迹。
“疤痕”被治愈了,“牛皮癣”被治好了。这里有一组组鲜活的数据让人们看到了煤窑沟“整容”所创造的奇迹:边坡整治29287平方米,锚网喷护复绿8600平方米,钢筋钢构护坡6777平方米,挡墙长度318 米,石方开挖17989立方米,石方填筑3357立方米,浆砌石3971立方米,喷混植草8600平方米,覆土2911立方米……
一两年过去了,在施工人员精心养护下,矿渣坡体的方格长出了一株株刺槐、松柏,昔日的“牛皮癣”上是一片枝叶繁茂、林木葱茏的小树林。在“疤痕”处的采石边坡上,绿草如茵,生机盎然。从岩孔内钻出的爬山虎倔强地奋力向外萌发着枝条,竭力地向边坡的每一个地方攀爬着,似乎要为这面山坡织出一副巨大的绿帘,换上一身绿色的新装。
煤窑沟从“毁容”到“整容”,让每个栾川人都感到惊奇,也成为栾川治理地质环境的一块样板。
“整容”后的煤窑沟靓起来了,美起来了!它既造福了当代的栾川人,也惠及着栾川的子孙后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8 13:45:08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