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9|回复: 1

《恰同学少年》为什么这么红

发表于 2016-10-28 09:46: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后,收视率持续走高,在北京地区已超过5个百分点,在湖南也超过3个百分点,这一水平甚至超过之前播出的电视剧《大明王朝》。(4月2日《长沙晚报》)

    《恰同学少年》为什么这么红?
    我看,原因主要有四点。其一,在还原历史、还原细节、还原人物的理念下,再现了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风华正茂青年的学习生活。剧中的毛泽东们光着脚丫打球,脱光衣服下河游泳,跟女生学跳舞……通过这些平凡的生活细节,展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那群初离乡土的青年,在外部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逐渐成长的不平凡经历。
    其二,剧中的这批年轻人,关心历史,关心时事,自觉把小我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充满着理想、激情和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这不但容易引起观众联想到自己的“恰同学少年”时期,更容易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燃起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其三,在“教书育人”的主题思想下,塑造了孔昭绥、杨昌济等一批好老师。他们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今天的教育有很好的启发和参照作用。剧中师生之间的平等与互尊,同学之间的友爱与互助,学校对学生自治的引导与鼓励,对学生意志、体魄磨炼的重视和支持,无不体现出一种先进的办学理念。而反观时下僵硬机械的“应试教育”,怎能不激起人们的感慨和反思呢?
    其四,剧本表达了一种催人奋进的价值取向。剧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批优秀青年,在许多方面都为当今青少年树立了优秀榜样:一是积极向上,珍惜人生的生活态度。剧中,毛泽东提出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既得到了同学们的响应,又得到学校和教师们的赞同。二是刻苦求学,努力从中华文明和世界先进文明中汲取营养。剧中的青年学子们,以博览群书为荣,不但熟读经典,而且涉猎广泛。从朝读的自觉成习,到跨校交友、成立读书会;从学生个个能背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到集体研读西方哲学经典,此外还有假期的游学拜师、在大街上摆摊代写对联等,无不体现出当时那批“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青年学子的可贵品质。而这些,不正是当代青少年所稀缺和亟待学习的么?
    青少年的较量,其实就是国家间未来的较量。《恰同学少年》收视率走高,反映的不也正是国人对未来的殷切期待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8 22:29:24 | 查看全部
感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