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1|回复: 2

等我好了,伺候你

发表于 2016-10-28 09:47: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等我好了,伺候你
张还清
父亲躺在病床上,我给端茶喂药,母亲佯装吃醋:“小闺女从来都不伺候我。”父亲的眼睛笑眯成了一条缝,说:“闺女是我一辈子的骄傲,她工作累,等我好了,伺候你。”可是母亲这一等就是一辈子,父亲的病情时好时坏,直到2016年2月26日去世,母亲都没有等到父亲的伺候。
2014年以后,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疝气复发,老症凸显,呼吸困难,经常咳嗽,我们姊妹几个都很着急。老公是医生,知道老人身体底子差,肯定不能动手术,只能保守治疗。随之检查,发现肺部严重纤维化。我是第一个知道病情的,欲哭无泪,父亲一辈子不抽烟,怎么会得这种病呢?回想起这几年父亲的生活,难道是因为做村里的保洁工作时不戴口罩吗?前几年,父亲硬要在村里扫马路,每月200元的微薄工资,他硬是要干,认为闲着也是闲着,活动活动,挣一个比掉一个强。父亲一辈子务农,终于有了一份工作,能挣到工资,他挺开心的,我们看他开心也高兴,可没曾想埋下了病根。
父亲是一个苦命人,8岁那年,遭遇自然灾害,庄稼收成不好,村里的人走着走着倒下就没了,爷爷奶奶临终前把父亲卖给了别人,当时仅一斗玉米的价格。他先是去了新疆,天寒地冻,干体力活,衣服被汗水浸湿了,湿衣在寒冬下结冰,身上被硌得生疼生疼,那个时候年轻不感觉苦;后来又辗转来到江苏,种地为生,终于有了自己的养父母,有了遮风避雨的温暖的家,不用再过颠沛流离的日子,他很知足,也很感恩;养父母不在了,父亲思乡心切,终于在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下,找到了根,找到了家乡。
回到家乡后,他用自己的双手盖了两间土房,生养了我们姊妹五个。由于没有文化,挣钱也不多,哥哥姐姐纷纷辍学,弟弟因为淘气也跟风辍学了,尽管父亲重男轻女,可是因为我一直是家里最听话的孩子,他最终供着我读了重点高中,考上了大学。
父亲在接到我的大学通知书时,先是高兴,逢人便讲,随后是沉默,昂贵的学费对我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以前只是听书上说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根本不信。可是,当时,我信了,真的信了,父亲的头发在接到我通知书的第二天白了好多好多,我想肯定是上不成大学了,可是父亲坚毅的眼神告诉我,他会想办法的。终于,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我上了大学,成了我们家几辈子唯一的大学生,父亲逢人便夸奖我,我成了他的骄傲。
大学毕业,我来到豫光,忙碌的工作,总也做不完的家务,有时一两个月不去看望父亲,想想真是不孝。好不容易考了驾照、买了车、女儿上了大学,自己下定决心每周必须看望老人。这时发现,父亲已经拄上了拐杖,腿脚不再灵便,他不再是能呵护我的父亲了,而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他已经80岁了,时间怎么会这么快呢?
2015年的春节前父亲便秘,老公亲自用手把大便抠出来,父亲的精神状态一下好了很多,在村里逢人便说我的老公救了他一命,我们姊妹几个都感谢老公,老公却说,自己的父亲,没啥,病人便秘,咱做医生的该做还得做,何况是老父亲呢。
2016年2月23日,父亲身体感到不适,我和老公带着父亲在二院做了B超、尿检、血检,该检查的都检查了,没有其它问题,除了老人一直都不知道的肺部纤维化。医生开了治疗咳嗽的药,量不大,父亲很疑惑,他说他能感到自己真的有病,但是为什么检查不出来呢?就开这一点药,能治病吗?但是老公说行,他信了。
2016年2月24日,我去看望父亲,他坐在厨房门口晒太阳,低着头,好像头很沉。我出门的时候,他说:“上班别迟到,端人家碗,由人家管!”没曾想,这竟是永别,这句话,成了父亲给我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这天晚上,妈妈打来电话,说父亲想住院。快到月底了,工作很忙,我说过两天吧,忙过这两天。
2月25日下班,本来打算开车去看望父亲,可老公临时有事,没去成,也终归是懒,没想那么多,总感觉明天去也不迟。可没曾想留下一辈子的遗憾,父亲在2月26日早晨突然离世。父亲啊!你为什么走的这么匆忙啊!
转眼父亲离开我们十个月了,又到了祭祀的时节,提起笔写下多日的思念与懊悔,愿父亲在天堂没有疾病,一路走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送给天下所有的子女,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回去看看年迈的父母,不要使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30 09:31:01 | 查看全部
看望父母趁健在,这是发自肺腑的心声,谢谢作者的好文,谢谢联西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30 10:01:37 | 查看全部
生离死别,这样的场景最揪心,用心做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