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47|回复: 1

全总解读送温暖如何避免走过场 新式温暖怎么送

发表于 2010-2-11 11:53: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核心阅读:

    时至今日,送温暖已经不再是向老百姓的炉膛加一束薪、为困难户的囤里添一勺米那么简单,从覆盖面到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人形象地说,送温暖升级换代了。

    变化为什么会发生?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困难群体组成结构和利益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就业、生活、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他们的帮扶需求也从基本生活需要逐渐向追求社会公平等方面转变。

    一问:

    “一桶油半袋米”式送温暖过时吗

    编辑:以前的送温暖给人的印象常常是“一桶油半袋米”,就是困难群体在节日的时候获得一些生活用品的救助。现在送温暖的内涵明显扩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潘跃:送温暖开展以来,全国各级工会组织通过自筹资金、政府拨款、职工和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累计筹集送温暖资金329亿元,走访慰问了135.8万家(次)困难企业和8288万户(次)困难职工家庭,帮助近600万户困难职工摆脱了贫困。送温暖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为维护职工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院长沈琴琴教授介绍,为老百姓的炉膛加一束薪,为困难户的囤里添一勺米,节日期间为困难群体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拉近了干群距离,融合了党群关系,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如今,送温暖的内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送温暖的对象看,已经从最初的国企下岗困难职工扩展到所有城镇就业者中的困难群体,包括农民工。从送温暖的内容和形式看,不仅有中国传统“两节”期间向困难群体送节日慰问品,还有平时通过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提供的各种帮助。

    送温暖内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加快,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同时中国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比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工会把帮扶工作重点、资金投入向受危机影响较大的群体倾斜。

    邹震:工会送温暖活动开始于1992年,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背景下开展的,至今已经开展了18年。18年来,送温暖也在与时俱进。

    2002年以来,各地工会通过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不断拓展送温暖内涵,丰富送温暖内容。目前送温暖活动不仅仅开展生活救助,同时还开展就业服务、医疗救助、助学帮扶,送岗位、送技能、送保险、送文化;还针对农民工群体,积极开展帮助农民工平安返乡行动和工资支付专项检查行动,工会送温暖活动形成了内涵多元化、形式多元化的格局。

    当前,困难职工群体组成结构和利益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就业、生活、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困难职工群体的帮扶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即从着重解决生活难、医疗难等基本生活需要逐渐向维权、就业服务等追求社会公平等方面转变。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送温暖内涵才得以不断扩大。

    二问:

    送温暖如何避免走过场

    编辑:节日期间,领导来到,记者拍照,这成了某些送温暖活动常见的场面,有的时候被指责流于形式。送温暖如何避免“轰轰烈烈走过场”?

    潘跃:如何避免轰轰烈烈地走过场,使送温暖能够实实在在地深入到贫困群众中间去,就要根据不同的致困原因,分别采取不同帮扶措施,施之以策,授人以渔,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此外,鉴于疾病是导致职工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后,工会应积极参与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工会的法律援助服务还应该扩展到社会保险领域,建立职工诉求代理制,为保护职工的社会保险权益提供法律帮助。此外,还可以研究与探索工会参与社会保障的新方式,如工会参与职工合作住宅建设等。

    邹震:为避免送温暖流于形式,这些年来各级工会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各地工会深入困难职工人数多、困难程度大的地区和企业,特别是困难职工集中居住的棚户区、资源枯竭工矿区,以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严重、企业改制问题较多的困难企业,摸清困难职工情况,一方面形成调查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及时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工会汇报,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手段,推动建立和完善帮扶解困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有利于工会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确定帮扶群体,突出帮扶重点,务实地开展好送温暖活动。

    二是大力推动保障民生政策的落实。各级工会在走访过程中,积极宣传党委政府在就业、工资收入、医疗、社保、教育、住房等方面出台的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调查了解政策的落实情况。对于在走访中发现的应该落实而没有落实的政策问题,积极主动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推动政策的尽快落实,做到应享尽享。

    三是加大对重点地区和重点群体的帮扶力度。根据致贫原因,“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送医疗、送岗位、送技能、送保险、送文化、送教育,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做好“两节”集中走访慰问与日常四季“恒温”帮扶结合。

    三问:

    新式温暖怎么送

    编辑:这么多年来送温暖活动持续开展,各地有哪些创新的做法?

    邹震:18年来,全总明确要求送温暖活动要重点锁定在协助党委、政府解决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并推出了系列创新举措——

    一是自2002年以来各级工会建立了358个地市级帮扶中心和2722个县级帮扶中心,使送温暖工作走上了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的发展轨道。

    二是把金秋助学与帮助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结合起来。各级工会将困难职工子女送进大学门,并在他们毕业后积极开展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做到了助学与帮助就业相结合,解决了困难职工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

    三是加大就业培训帮扶力度。依托12家“全国工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和113家“全国工会就业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扶持政策,对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实行家政技能培训、就业安置、管理和维权服务一体化运作,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实现就业。

    四是以创业促就业,大力推进小额信贷工作,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设专门窗口,开展政策性小额担保贷款的助贷工作,引导困难职工创业,带动就业。

    五是全总开发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软件,各级工会运用这一软件为困难职工建立电子档案,实现了帮扶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为依档帮扶提供了重要依据。来源:中华全国总工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8 20:43:2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