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7|回复: 17

劳动话题:职业病这个“白伤”当纳入安全考核

发表于 2016-10-29 07:14: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前不久,笔者到某企业的生产车间检查安全生产,见到该车间安全操作规程较为完善,员工操作也很规范,但车间设备运行时产生有较多粉尘,车间却没有配套安装相应的降尘设备,没有制定防尘技术措施,员工也没有佩带防尘口罩。
  该车间负责人表示,只要把设备检修维护好,职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就不会出什么安全事故。当检查组提出粉尘危害时,该负责人称,企业考核车间的安全指标里没有职业病这个指标。
  长期以来,社会更关注和重视被称为“红伤”的安全事故,加强安全生产成了企业各级管理者的口头禅,而不流血的“白伤”,即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以其隐匿性、迟发性的特点,易被轻视。部分企业职业危害防治意识不强。然而,“白伤”即职业病和职业危害,损害的群体更多、更广,潜在的危害性更重,长期的破坏性更大。
  笔者多年从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深知部分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指标中,包含了死亡、重伤、轻伤等“红伤”等考核指标,并不包含“白伤”。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落实上,企业法人与下属生产单位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中也没有将职业危害防治责任纳入责任书内容。在很多企业组织开展的安全检查中,也未相应检查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应该看到,《职业病防治法》颁布近11年来,企业比以往更加重视劳动安全,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理念、企业经营模式、劳动用工制度等因素变化,职业卫生状况依然令人担忧,职业危害依然是社会关注的话题。有统计显示,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每年因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因职业病造成的劳动力损失更是难以用金钱来估算。
  重视职业病危害防治凸现对生命的敬畏。职业病危害防治应该是一条完整的链条,一竿子插到底,这个底就是企业生产现场。职业病的出现关键是预防环节出了问题,而预防的主体责任是企业。将“白伤”纳入企业安全考核指标体系,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企业各单位和部门负责人的头上,可以使现场落实和监管更加有力。
  首先要解决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意识,纠正“重发展轻健康,重效益轻投入,重治疗轻预防,重‘红伤’轻‘白伤’”的思想倾向,树立“‘白伤’就是事故”的理念。采取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方式,将“白伤”量化为职业病防治规划与责任制情况、职业卫生培训率、职业健康检查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职业病危害合同告知率、新发职业病病例数等控制指标,纳入企业安全考核指标范畴。
  在企业法人与所属单位和部门负责人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中,要包含职业危害防治要求和考核指标,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
  企业工会组织也要强化对各部门、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形成多部门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此外,安监、职业卫生等政府部门要强化对企业的监督检查。
  职业危害防治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遏制看不见的“白伤”之痛不仅需要社会的关注、政府的监管,也更需要企业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长怀敬畏法律、敬畏生命之心,加强职业病防治,保障和呵护劳动者健康。
来源:
工人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9 09:03:30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zzczzc) 的帖子

感谢张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9 09:03:41 | 查看全部
前来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9 09:03:51 | 查看全部
专页有你真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9 10:51:38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zzczzc) 的帖子

      
问好老师,周末快乐,祝老师 天天快乐!快乐无限!!
    567_33416_fd495ec042b795e[1].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9 10:51:42 | 查看全部
      
问好老师,周末快乐,祝老师 天天快乐!快乐无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9 11:58:03 | 查看全部
问好赵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9 11:58:1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9 11:58:1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9 11:58:37 | 查看全部
感谢爱青老师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