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41|回复: 0

(聚焦春晚)春晚“杯具”了? 网友热议春晚“杯具六模式”

发表于 2010-2-11 13:40: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年一度的春晚就像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餐具和洗具(网络流行语,指悲剧、惨剧和喜剧)。春晚原是为顺应喜庆时节而生,但现在它俨然已渐成“杯具”。  

    “杯具”原指盛水的器具,后因与“悲剧”一词谐音,成为2009年流行的网络用语,表达不如意、不顺心,或者委婉地对别人表示不满,戏谑的味道比较强。衍生出的词还有“洗具”(喜剧)、“餐具”(惨剧)等。  

    从1983年开始,历经27年,央视春晚从当初的惊鸿一瞥变成如今的美人迟暮,从除夕夜全家人团聚的年夜饭,变成了嚼之无味的鸡肋。至少十年来,国人关于央视春晚的非议就从来没有停歇过。存在,真的就是合理的吗?  

    观众在电视上看春节晚会最早始于1960年,只可惜在那个时候,许多老百姓还不知道电视机为何物。那时的春节晚会 (当时叫做“除夕晚会”)采用的还是录播的形式进行节目传输。到了除夕夜,人们欣赏这台晚会时的心理感受与平时基本上是一样的,即只是在“看一台节目”而已。  

    到了1983年,央视春节晚会剧组采用了现场直播的“革命性”节目传输形式,并开辟4部热线电话加强这种 “共时性”“互动性”与临场感。这样,人们在观看晚会节目时,就不再是简单的与己无关地“观看”,而是要“在春节晚会中过年三十”了——于是,央视春节晚会把能够看到电视的中国观众几乎都卷入到了这台晚会之中。每年此时,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骤然上升,人们普遍爱上了这种通过现场直播与亿万同胞在春节晚会中高高兴兴“过年”的新样式。于是,自那时起,传统的年俗文化又添置了一项新内容——观看中央台春节联欢晚会,春晚也因此而成为当代生活的“新年俗”。  

    20多年过去了,随着节目形式单一、演出模式不变、演员尽是老面孔等诸多“50年不变”的因素,观众对春晚渐渐“审美疲劳”,这个“新年俗”新意渐少成了“年俗”,到如今已省略成更简单的一个“俗”字。  

    曾几何时开始,人们要求央视“开门办春晚”的呼声一年高过一年,每年的央视春晚导演组也都会高调表示会“顺应民意”。只是,除夕夜,当人们再次坐在电视机前,才发现,又一次被“忽悠”了——还是那几张嘴,还是那几个老面孔,还是那几个形式……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雷同。亿万观众却不得不在大过年的喜庆时刻,“被喜欢”、“被收看”这场人间“杯具”。  

    近些年来,打碎春晚“杯具”的呼声日益高涨,但能打破这个“杯具”的“英雄”始终未出现。央视春晚就像一座外表鲜亮而内部腐朽的老房子,早已中看不中用,但没有人敢把它“强制拆迁”。善良的人们总期望有人中龙凤能化腐朽为神奇,让这座老房子焕然一新,重新给人们带来喜庆和快乐。  

    今天,2010年央视春晚将迎来第四次带妆联排。换句话说,不管是“杯具”还是“洗具”,今年的春晚咱还得看。至于导演组是不是能打破“杯具”的“英雄”?至于春晚的“救命稻草”赵本山还能带来多少惊喜?至于“小虎队”和王菲“老将复出”的噱头能拉高多少收视率?这些问题只能在除夕之夜寻找答案了。必须提请观众们注意的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今天,我们能做的只是从媒体的角度出发,为观众展示春晚多年来的“杯洗具”,讲述一些春晚幕后的故事,让观众们全方位了解春晚。至于春晚的“杯具”何时能打碎,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春晚即使“永生”,我们也有选择——不看。  


    非常6+1 观众很无语  

    网友总结春晚“杯具”六模式  

    对于央视春晚这道“国家级年夜饭”,很多网友说闭着眼睛都能想出它的模样,还总结出固定不变的几大模式,并提出自己的恶搞疑问。而看过这些网友总结的模式,央视有关领导不知道会不会顿生“杯凉”的感觉?  

    在这些“杯具”模式中,六个主持人加一个赵本山的“非常6+1”模式是最为网友诟病的。自倪萍和赵忠祥主持的漫长时代结束后,央视就进入了朱军、周涛带队的“六人行”时代,除了这两个人外,董卿、李咏、张泽群、张政、刘芳菲、文清、白岩松、朱迅、赵宝乐等轮番上阵,再加上每年铁定出线的赵本山,这个“非常6+1”显然让观众不爽。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春晚“全勤兵”郭达也是一肚子苦水,“其实我们也想除夕的时候能回家和家人吃个团圆饭,但导演组叫你,春晚需要你你能不去吗!”
  
    模式一:开场永远是几十人跳的大型舞蹈,但没有一个舞蹈演员被记住。  

    网友提问:为了证明演播厅够大吗?  

    模式二:主持人永远六人行,春光满面、激情澎湃地给观众拜年。  

    网友提问:是为了比湖南卫视“快乐家族”多一个吗?  

    模式三:主持人必定要送对联。  

    网友提问:主持人在展示国学功底吗?  

    模式四:刘芳菲和张泽群们念电报。  

    网友提问:他们以前都在邮局干过吧?  

    模式五:赵本山的节目一定出现在零点钟声前。  

    网友提问:赵本山的表比较准?  

    模式六:结尾永远是《难忘今宵》,摇臂镜头掠过所有演职人员头顶。  

    网友提问:难道不唱这首歌马上就忘了今宵?  


来源:搜狐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