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71|回复: 20

安全生产工作要“点”“验”并重

发表于 2016-10-30 06:09: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点验”本是一个军事术语,以快速动员、战术素养、人员对照、官兵相识、入队宣誓、政治教育、装备落实为内容,是对部队编制、实力、战备和安全状况的全面检查。
  供电企业也经常开展安全点验,通过新员工岗前培训、一线班组《安规》考试、安全隐患大排查、故障应急演练等一系列活动,对所辖电网、员工的安全情况进行摸底检查。目的毋庸置疑,就是想通过摸底检查,找出安全症结,寻出对症良方,筑牢安全大堤。
  然而,在安全点验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一些单位容易出现重“点”轻“验”的毛病,忙于查看绝缘子是否有裂缝、杆塔基础是否不牢固、线路上是否有鸟巢、员工的安全技能是否过硬、各部门在安全事故突发时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是否得力等状况,对问题是否有效解决的检查却不多,或者检查力度不够大,使点验工作实效打折扣。
  笔者认为,为了企业的长治久安,管理者既要重“点”,又要重“验”。对“点”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汇总,登记在案。一方面,对存在的安全漏洞,要第一时间拿出应对措施,并明确责任人,限定落实时限,通过对性能差的工器具及时维修更换、对雷电频发区及时安装避雷器、对技能水平相对差的班组员工及时进行帮扶等实实在在的行动,避免隐患“被冷落”。另一方面,对“点”出的亮点和经验,要通过技能晒台、座谈会等载体予以推广,避免亮点和经验“被封闭”,使全员都能掌握那些能够促进安全的小窍门、使用一些可以提升安全指数的新型作业工具,从而织好供电企业“安全防护网”,不让安全隐患有机可乘。
来源: 中工网—《辽宁职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30 09:24:16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忠财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30 09:24:32 | 查看全部
祝您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30 09:24:3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10:34:42 | 查看全部
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10:35:05 | 查看全部
问好辛苦的建军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10:35:1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30 11:42:52 | 查看全部
安全生产工作要“点”“验”并重

“点验”本是一个军事术语,以快速动员、战术素养、人员对照、官兵相识、入队宣誓、政治教育、装备落实为内容,是对部队编制、实力、战备和安全状况的全面检查。
  供电企业也经常开展安全点验,通过新员工岗前培训、一线班组《安规》考试、安全隐患大排查、故障应急演练等一系列活动,对所辖电网、员工的安全情况进行摸底检查。目的毋庸置疑,就是想通过摸底检查,找出安全症结,寻出对症良方,筑牢安全大堤。
  然而,在安全点验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一些单位容易出现重“点”轻“验”的毛病,忙于查看绝缘子是否有裂缝、杆塔基础是否不牢固、线路上是否有鸟巢、员工的安全技能是否过硬、各部门在安全事故突发时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是否得力等状况,对问题是否有效解决的检查却不多,或者检查力度不够大,使点验工作实效打折扣。
  笔者认为,为了企业的长治久安,管理者既要重“点”,又要重“验”。对“点”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汇总,登记在案。一方面,对存在的安全漏洞,要第一时间拿出应对措施,并明确责任人,限定落实时限,通过对性能差的工器具及时维修更换、对雷电频发区及时安装避雷器、对技能水平相对差的班组员工及时进行帮扶等实实在在的行动,避免隐患“被冷落”。另一方面,对“点”出的亮点和经验,要通过技能晒台、座谈会等载体予以推广,避免亮点和经验“被封闭”,使全员都能掌握那些能够促进安全的小窍门、使用一些可以提升安全指数的新型作业工具,从而织好供电企业“安全防护网”,不让安全隐患有机可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30 11:43:04 | 查看全部
           OJ7~M(TQM%BG[~%B@LXHQAO.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17:49:05 | 查看全部
爱青老师回帖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