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山西临汾吉县石油公司 温芙英
我的姨夫是个能人,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而且把装潢时剩余的边角料,也能做到物尽其用。
表弟开间装潢门市,平时裁玻璃,多多少少总会剩下一些不规则的边角料,姨夫根据它们的长短、宽窄,用万能胶粘在一起,做成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鱼缸,然后放入金鱼,金鱼在鱼缸中欢快地游来游去,不但为门市增添了活力和色彩,而且也增加了效益,进店的顾客,都被鱼缸的精美设计所吸引,买走一缸鱼,自然就不在话下。
用玻璃的边角料做出的东西比较单调,而把玻璃与镜子的边角料搭配在一起,做出的小工艺品才有特色,如花瓶、笔筒、烟灰缸……最让我佩服的是一个庙宇。记得多年前,我请了一尊菩萨,就把她敬在一个桌上,一次姨夫来我家做客,看到后,责备我不够虔诚,只见他拿着尺子,量来量去,说给我的神像粘座庙宇。
过了几个月,接到姨夫的电话后,我才想起这件事。当看到那座惟妙惟肖的工艺品时,我惊呆了,这个庙宇由三部分组成:庙盖、主体、庙座。庙盖呈三棱柱,不过这个三棱柱的一个侧面比较大,且用玻璃做成,三部分组合时,这个侧面就紧挨着主体的上面,而其他的两个侧面和底面均由镜面做成;庙身的主体由玻璃做成一个长方体,只是这个长方体缺少一个侧面和一个底面,在空缺的侧面上,不仅用一寸宽的镜条分别粘在上棱、左棱,右棱上,而且在紧挨正面的右侧面裁去了半公分,用一块玻璃插进去,形成一道门,门柄是一块磨去棱的小四方玻璃,摁住门柄往左推,整个庙宇是封闭的,往右拉,神像就慢慢地露出来;底座是个一寸高的长方体,由玻璃做成。在正面的三块镜条上,还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莲花座上慧风生”,下联是“杨柳枝头甘露洒” ,横批是“大慈大悲”,来我家的客人,对姨夫的手艺都赞不绝口。
姨夫最擅长的还是书法,这手字在70年代很吃香,春节时,村里家家户户的春联都出自姨夫之手。一进腊月,姨夫如“腊月里的鼓手——闲不下”,每天炕上的小桌上,铺着割好的红纸,砚台放在小桌的右上角,姨夫就站在炕下,挥笔砚墨,写好的对联铺在炕上,细心的姨夫把横批放在两联中间,并用铅笔在红纸的下边批注着,以便于人们好区分。
胸有成竹,厚积薄发。其实,姨夫把那一块块边角料,早已经当做笔下的一个个字,并把它们精心地搭配在一起,用汗水化为美的结晶,在我们的生活中,闪闪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