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球经济治理观引发国际共鸣
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全球经济旧秩序,迫切需要用新的思路来治理。在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即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
全球经济治理以平等为基础,就是要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以开放为导向,就不能自我孤立和以邻为壑,不能搞远近亲疏和排他性安排,不能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划线,要坚持理念、政策、机制开放;以合作为动力,就是要发扬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以共享为目标,就是要使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
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还提出了全球经济治理的重点,即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大局;共同构建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巩固多边贸易体制,释放全球经贸投资合作潜力;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合作;共同构建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以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目标,共同增进全人类福祉。
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反映了世界格局的新现实,回应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改革现行不公正、不合理的治理体系的期待,不仅是对二十国集团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的重大贡献,也是对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有益补充。中国提出全球经济治理观,强调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不仅改变着“强权即公理”的全球治理潜规则,也刷新了人们对国际秩序的认识。
中国领航杭州峰会达成“杭州共识”
杭州峰会通过的公报在提炼中国新发展理念精髓的基础上形成了“放眼长远,综合施策,扩大开放,包容发展”的“杭州共识”,为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峰会最重要成果之一。
各国的发展环境和国家利益不完全相同,因而集众智、聚合力、形成共识,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杭州共识”的达成,是所有参会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作为东道主和主席国,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领航作用。
中国秉承开放、透明、包容的办会理念,走进联合国,走进非盟总部,走进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和小岛国,倾听各方利益诉求。中国还主办工商峰会、劳动会议、智库会议、青年会议、妇女会议以及民间社会会议等一系列配套活动,倾听社会各界声音。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中国积极引领方向、求同化异,为“杭州共识”的最终达成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引领作用。波兰学者瓦尔德玛尔·加科指出,在中国积极推动下达成的“杭州共识”,凝聚着中国智慧,找到了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杭州共识”凝聚了全球各国的智慧和力量,展现了二十国集团成员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信心。“凡所承诺,定将落实”,峰会公报这八个字强调了杭州峰会对行动力的注重。二十国集团要做行动队而非清谈馆,要在“杭州共识”的指引下,引领世界前进的步伐,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开创全球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杭州共识”的达成,在二十国集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标志着中国发展理念上升为国际共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在历史新起点上继续前进的“领航标”。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必将为人类共同繁荣和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