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1 14:55:56
|
查看全部
7.内部精神
内部精神所代表的是公司的核心假设和信仰,一定意义上说它就是公司的宗教。内部精神的形成固然不易,但使好的精神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则更为艰难。一般说来,坏的习惯和行为比较容易扩散和传播,尤其是当这些行为引起很大破坏却未引起足够重视并受到相应的制度上的惩罚或道德上的谴责时。大量事实说明,形成内部精神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审视公司历史,继承精华与扬弃糟粕的过程,而且在形成公司精神以后,要通过不懈努力和反复宣传才会使员工真正认识和理解它的内涵和实质,也只有当这种精神变成所有员工的自觉行为和习惯的时候,企业的内部精神才真正得以形成。
8.明确管理的方式和内容
无论是传播公司的精神和文化,还是向市场传播营销理念和明确外部定位,都需要公司的良好管理。管理人员应该明确管理的方式和内容,知道如何才能最终保证公司在理念和精神的指引下协调一致地运作和经营。
另一方面,从品牌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公司的成长是一个从具体产品,经由形成概念化品牌和公司理念,再到品牌文化和品牌精神塑造的过程。
在产品阶段,企业销售的仅仅是一个功能化的物件,没有任何附加的价值。消费者对这类产品没有任何情感和忠诚可言,同时很容易接受其他厂家所提供的同类的或替代的产品。
形成概念化品牌是品牌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公司销售的不再仅仅是单一的实物化产品,而是在情感价值基础上得以运行的品牌,消费者对概念化品牌有较高的认同度,同时对公司活动也有较前一阶段更多的参与和关注。
公司理念的形成在品牌塑造和公司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没有不具备公司精神的品牌,换句话说,消费者对一个产品的认同不仅仅停留在实物的功能和质量上,也不仅仅停留在情感的基础上,而是对公司理念的认同和赞许。如前所述,公司理念以消费者、公司及品牌之间深刻而可靠关系的存在为特征,有了明确的公司理念并效地传递给市场和消费者,才会形成与一个整体运作完全一致、和谐的公司相融合的品牌。
品牌文化意味着一个品牌已经获得了强有力的市场地位,消费者认知该品牌与其所代表的功能具有一致性与等同性,他们会将对品牌的认同折射到与品牌相关的所有产品中去,宝洁公司在推出一个洗涤产品时可能不需太多的广告和促销就容易被市场和消费者所接受;高露洁销售的不仅仅是牙膏,它就是牙齿卫生与健康的灵魂与核心;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推出一个新的教育培训项目容易受到市场的欢迎并不是因为接受培训的人真的了解每位讲授者的水平,而是认同两校作为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所作出的承诺与水准。
需要注意的是,品牌文化虽然能够创造出非常稳固的市场地位,同时会形成较高的市场进入壁垒,但一个品牌的穿透作用又是有限的,并不是针对所有消费者都是一种品牌文化。一般说来,品牌文化都是在消费者一次次的消费需求中渐渐培养起来的,它们以某种方式将知识或文化的内涵注入到品牌之中,使该品牌比其他同类产品更具可信度和可靠性。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多数品牌文化的建设和维持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而且随着消费者的口味和选择的变化,品牌文化有时可能需要赋予新的思想和内涵。
品牌精神是品牌建设的最高层次,是更强大和稳固的品牌文化。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品牌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和信仰。一旦到达品牌精神阶段,市场上具有同样功能和外形的产品已经很难动摇它的地位。实际上,消费者这时选择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产品,而是它背后的公司及其所倡导的文化和精神。JesperKunde对一些著名企业品牌精神的概括未必完全合理,但它的确揭示了这些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能够长盛不衰的部分原因。毫无疑问,在品牌等级链中,品牌地位与品牌所能够容纳的产品品种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品牌等级越高,品牌与原始实物产品的联系就越小,品牌等级中所能包含的产品种类也越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