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西南石油工程公司 李社班
怀着对梦想的渴望与顾盼,汶川地震那年秋天,我踏上了北上的列车。目的地不是北京,而是新疆。
塔里木盆地,海拔1000米左右,被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覆盖。汇集了天山雪水的塔里木河,孕育着塔河两岸的万物生灵。现存的城镇在古代大多都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陆游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中的轮台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我的落脚点就是轮台——现在的石油小镇。
从零开始
塔里木盆地,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在这片沙漠的下面,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藏。随着勘探开发的逐步推进,塔河油田迎来石油会战高潮,来自祖国各地的石油大军,奋战在大漠的每一个角落。我作为西南录井的一员,也加入了其中。
第一次接触录井,可以说头脑中空白一片,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分队的同事很热情,主动教我如何采集岩屑,怎样丈量钻具,怎样手写班报,使我很快就入了行。由于勤奋好学,善于琢磨,上班后不久就逐渐熟悉了综合录井仪器操作。
地质录井是钻井的眼睛,我对它充满了好奇。在“一帮一”、“师带徒”等活动的开展下,我认真学习地层知识,学习识别测井曲线,学习岩屑描述,不懂的地方就主动请教分队长和地质师。业余时间我就进行自学,手抄等级考试知识理论等。就这样,三年后我被提升为地质工程师。
沙海行者
几年来,跟着录井队忙碌在一线,我去了很多地方。从最开始的塔河9、10、12区到阿探地区,从草湖乡到塔里木乡,最远的到过和田皮山县,还去过塔中顺南区块,见识了风土人情,见识了真正的沙漠。
沙漠很荒凉,却很干净。黄沙漫天毕竟成不了主流,一阵狂沙风暴过后,经常会有少量的雨滴下下来。特别是在春夏交替的季节,雨后的天就是蓝,云就是白,让人感觉大自然就是那么美好。
野外作业,最大的挑战是孤独。环境的枯燥以及工作的单调影响着工作心情和生活心态。时间久了,甚至会产生沙漠综合征。所以定期休假是必需的基本制度,录井队在生产施工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政工工作。
对付孤独的办法有很多。我就喜欢在蓝天白云下听歌,听黄家驹的《海阔天空》、刀郎的《雨中飘荡的回忆》,还有就是喜欢在沙漠里行走,体会那种“穿越时空”的感受。虽然身处荒凉沙漠,但是心灵不能受冷落,梦想不能被搁置。不知什么时候,我喜欢上了看书写作。一本《青年文摘》、一本《读者》都是极好的心灵鸡汤,单位统一组织下发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更是一部难得的好书,就像甘露滋润心田,使我在野外的工作生活中没有迷失方向,反而更加努力。当第一篇《怒放的生命》刊在《大漠西南铁军》上的时候,很是激动了一阵子:千年胡杨了不起,沙漠里的石油人也了不起!
情撒塔里木
用心走过的路,回忆起来才有味道。
刚到新疆的那几年,正是塔河石油会战正酣的时候。经常是刚刚打完一口井,间隔不到一周,就要紧跟着搬迁到另一口新井。休假的时间很少,常常是刚休假回家不久,单位就打电话催着让回来上班了。所以那几年过得很快,也很充实。
我在TK1279井学采集,在TK942井学仪器操作,在皮山北1井学习地质理论,在AT38X井实习地质师,在TH10349CH井单独带队,在TP155井岩屑描述,在顺北1-5H井上仪器操作……从对地质录井的一无所知到熟练操作录井仪器;从一名采集工到一名地质工程师;从领到第一笔稿费时的激动不已到写作已经成为我野外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几年,在沙海奋战中我与同事中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与塔河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赢得了人生的精彩。这段经历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塔河待得越久,这种大漠情怀就越深。有时休假在家,还会想起搬迁时挥汗如雨的场景,想起发芽的胡杨树、红柳林里的野兔、浅水域的飞鹤……
每当看到一座座昼夜工作不息的抽油机,每当看到被油气分离器分离出来点燃的熊熊火焰,每当看到轮南小区 “西气东输” 那巨大的标志牌,我就感觉很自豪,就觉得自己因参加过塔河石油会战而骄傲!
对塔里木的情有独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结识了我的另一半。她是钻井的一名卫生员。在野外沙漠的作业环境里,因天气及身体原因,难免会出现感冒发烧的症状。严重感冒的我不得不到生活区医务室去拿药,从此一见钟情。初来乍到的她对沙漠和石油有着太多的好奇。没事的时候我就邀她一起看大漠赏胡杨,畅谈理想人生,彼此感觉很合拍,慢慢地就有了感情。到了年底,我们就拜见了双方父母,都没有意见,顺理成章,皆大欢喜。
战寒冬
塔里木的冬天异常寒冷,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25度甚至更低。而这丝毫不影响石油大军的施工作业。热力队的兄弟在井场每一个关键部位都铺设了热蒸汽管线,保证冬季施工正常进行。
大雁早已南飞,沙漠鼠、蜥蜴等小生灵们早已躲得无影无踪,只有不远处的抽油机在一直不停地点头,只有钻机不时发出震天的吼声。指甲盖大的雪花静静的飘落下来,覆盖了整个井场,石油工人正在冒雪进行下套管作业。这幅战天斗地的场景不由得让你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而如今,受国际油价及各种原因影响,塔河油田开发在2013年以后就逐步开始限产,国内石油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寒冬期,任务量大大减少,员工队伍严重过剩。作为80后的石油人,在经历了行业发展的辉煌时刻之后,却难以适应寒冬低谷带来的各种影响,收入的减少以及生活压力的加大,时而让人慨叹社会发展变迁带来的不适应。
是窝在炕头坐以待毙还是主动出击寻求出路?寒冬既然来了,春天就必不遥远。索性就主动起来,振奋起来,行动起来。今天比昨天多学一点多做一点,就是进步,明天比今天还要多学一点多做一点,就是信心!没有什么比内心的力量更强大,没有什么比团结的力量更宝贵。
就像《大漠斜阳》里说的,“斜阳映照柳更红,秋雁南飞度深冬。强身健体心神定,直把寒冬作暖冬”。就像《侯凝小憩》里说的,“男儿自当多流汗,不负光阴悔今生。寒冬虽冷心未冷,沉积演化中追梦”。
能够经历发展的辉煌是一种幸运,能够在寒冬低谷中崛起更是一种难得。辉煌的时候要培养精神,困难的时候要拿出精神,要发挥这种精神的内在动力。有了这股动力,前方的荆棘、前方的困难终会成为浮云,被沙漠雄风吹散。
心里变得明亮,也就有了方向。沙漠再大,也能看得清远方;困难再多,也能感觉到希望;寒冬再冷,也能奋战到下一个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