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华北石油工程 王苓霏
忙碌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手机中不时更新的微博、微信、朋友圈,让我渐渐变得浮躁,想寻求一种办法让自己沉静下来,朋友给了我一个好建议——读书。在她的强烈推荐下,我借来了这本《苦难辉煌》,也就是这本书,颠覆了我对历史书籍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它带给了我从来没有过的体验。
不得不说,从小到大的学习中,历史一课虽然成绩优良,却主要靠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地去喜欢这个科目。但当一页一页纸张流走于指尖,书中形象鲜明的各类人物像电影一般在我脑海里闪过,我不知不觉得爱上了这本书。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探知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大门,我的视野也随着对历史学习的不断深入而拓展开来。
其实,书中的内容对我的阅读来说有些吃力,大量的人物关系和事件散落在每一页中,要理出头绪真的需要下工夫。为此,我上网四处搜寻阅读技巧,边读书、边记录、边思考,将主要事件和人物排列起来,做成读书笔记,思绪就逐渐明了了。在阅读过程中,我更找到了一个既能促进我记忆,又能激发我阅读兴趣的方法,那就是与人交流。通过对某一事件展开探讨,不仅可以将事件本身分析清楚,还能意外收获事件之外的知识,一举两得。
要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宝贵财富,不单单是让我的知识储备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让我改变了对读书的态度。
对于读书,以前大多通过手机来看,很容易被其他信息所吸引,看纸质书就不一样了,能做到专注。不过,读书真的是一个贵在坚持的事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情也发生在我的身上。每晚半小时的阅读时间,经常会被懒散、疲倦给占据,阅读兴趣也渐渐减弱了,这给我敲响了警钟:难道这次的读书计划又要败走麦城了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快坚持不下去、在愧疚中依然手指翻飞地刷着微信朋友圈时,偶然看到了朋友分享了一篇文章,让我生出改变阅读计划的想法,这也是我现在所庆幸作出的最明智的决定。
那篇文章的大致意思是把读书养成了一种习惯,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把读书当成精神生活的必需品。而文章中最吸引我的一点是,主人翁喜欢每天提前一小时起床读书。早起读书,这得多大的毅力才能坚持下来呀,我表示怀疑。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能早起给自己做顿早饭,而不是急匆匆买个鸡蛋灌饼就去上班,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读书呢?不过既然有人做到,我试试又何妨呢?
提前了半小时的闹铃将我从沉睡中唤醒,当时第一反应是再睡一会儿,随机又立刻打消了这一念头,眯着眼打开了床头灯,强迫着自己趴在床上做一分钟平板支撑,脑袋渐渐清醒了过来。翻开书一字一句地看内容,又怕睡着,我干脆就朗读起来。这半个小时里,我没有去想手机朋友圈有没有更新,没有去想白天的工作该怎么安排,我就这样心无杂物的读了进去,阅读效率变得很高。到起床时间了,放下书起床准备早饭,这时已经完全清醒了,动作变得敏捷起来。早起的好处不仅在这里,早上的早起,让我晚上也渐渐早睡,不再专注于必须看完微信公众号的所有更新,一种“一切的手机娱乐,都要让步于读书”的想法变得坚定起来。
如今,早起看书这一活动,我已经坚持两周了。每天闹钟一响就准时起床看书,似乎已经变成一件早上我必须做的事情,就跟洗脸刷牙一样,或许这就是“习惯”的定义吧。
古人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以写作为主要职业的我来说,读书的用处更加重要。不过,对于读书,我想我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或许会为了工作而读书,但读书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写作这一亩三分地,它还有更多的好处,等着我去发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