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41|回复: 1

“把工作交给他很踏实”

发表于 2016-11-2 10:34: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昨天审查报告中发现的问题,已经写下来了,请大家再认真进行修改。”早晨8点刚上班,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唐专红与同事开了一个简短的碰头会。由于近期需要处理的事太多太杂,他总是匆匆办完一件接着又办另一件,认真解决工作种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确保了各个项目的顺利开展。
新一代的技术标杆
从他肩负的职务上不难看出他的忙碌,他目前的头衔: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助理、副总工程师、第五分院院长兼技术负责人。
在区调院人眼中,唐专红是新一代的技术标杆,勤奋刻苦是唐专红身上所具备的最鲜明的特质,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与唐专红共事多年的老同事都对他非常钦佩。正是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勤勉努力、刻苦钻研成就了今天的他。他先后获得桂林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金罗盘奖,以及全国地勘行业“最美地质队员”、桂林市及广西地矿局优秀共产党员、“十二五”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说起唐专红,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潘罗忠评价道:“他是一个敢于担当、责任心强的人,把工作交给他很踏实。”
记者采访唐专红的同事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罗列着唐专红的成绩单:主持、参加7个测区1∶5万区调12.5幅、1∶25万区调3幅、1∶5万矿调4幅及国外1∶20万区调1幅,《西藏1∶25万查多岗日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获2010年度国土资源部科技二等奖,“1∶25万鹿寨县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及“1∶5万南圩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均获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三等奖、“广西1∶5万西凉测区区调”项目首次在广西发现晚三叠世海相双壳类化石……
唐专红的同事回忆起了一段难忘的经历:“老挝1∶20万沙耶武里幅地质地球化学调查”项目2012年进行公开招标,由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成功竞标,为广西地矿局“走出去”实施资源战略迈出了第一步。单位把任务交给了唐专红,由他全面主持该项目的设计、境外调查、境外安全等工作。
关爱他人的好同事
要想在老挝热带雨林密布的地质空白区取得成果,谈何容易。项目组每个人都有被山蚂蝗叮咬的“痒痛”,都有陷入泥潭里推车、挖车的经历,而夜归吃饭也成了常态。
2012年10月中旬,唐专红和李玉坤在老挝沙耶武里省茫平县对侏罗纪剖面进行踏勘,由于路况太差,车子走到一半就无法继续前行了,唐专红和李玉坤只能步行前进。那天非常热,早上10点多气温就升到了30℃,中午12点还没到达侏罗纪底界,他俩已喝完一壶水。吃完午饭后,他们继续踏勘。李玉坤突然感觉背包内有水流出,取下背包一看,原来吃完饭后水壶没拧紧,水全漏光了。唐专红安慰李玉坤说:“没事,我还有小半壶,我瘦,喝水不多,到时大部分归你。”李玉坤一听:“好,咱们再往前走半小时应该就到侏罗纪底界了。”
“到侏罗纪底界后,我把唐专红的水喝了好多,而他一口都没舍得喝。他知道我胖,出汗多,缺水严重,一路往外走的过程中他时不时让我喝点水,而他只是湿湿嘴唇。到了车里,我们每人都一口气喝了两瓶多水。”
“他是我们的‘头’,是我敬佩的人。”在异国他乡,因为不熟悉地形,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有一次,彭展小组走岔了道,到了指定时间还没有回到驻地。此时,唐专红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疲惫不堪,但是当他得知这一情况后,赶忙联系彭展。可是深山老林,信号不畅,唐专红生怕出了什么事故,就赶紧带上两名同事驱车前往。工作区在河边,唐专红便租了一艘小船,打着煤油灯,一路呼喊着他们的名字,最后终于找到了他们。
2012年11月3日,结束工作后的项目组人员早已饿得饥肠辘辘,大家纷纷端起了饭碗。此时,最晚回来的大组长文件生面色沉重地端着一碗饭急匆匆地走回房间。唐专红纳闷,平常吃饭他们几个年轻人总是喜欢聚在一起交流当天的工作心得,而今天怎么了?唐专红立刻跑进文件生的房间询问,得知文件生的爱人脑出血复发住进了医院。原来早在一年前,医生就警告过他们夫妻俩,要小心,如复发就非常危险。这个消息对于远在异国他乡的文件生而言,无疑是一场噩梦。唐专红当机立断,马上安排老司机陆桂忠连夜开车送文件生到万象乘机回国。事后,他还组织野外项目组人员和职工家属为文件生爱人进行了捐款。
“在老挝,由于路况太差,晚上八九点钟回到驻地是常事。但是同志们都没有抱怨,因为作为领导的唐专红以身作则,在实际工作中,他从不挑三拣四,反而都是选地形最陡、地质现象最复杂的路线跑。他就是我心中最美的地质队员。”队友蒋宗林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地质工作者的典范
唐专红的这种工作作风来自于青藏高原的艰苦磨练,这段经历大家仍历历在目。2003年6月20日,项目组组长唐专红为了完成院里交给他的地调任务,他和队友启程踏上了西藏那片神秘的“无人区”,平均海拔5100米的青藏高原,开展为期3年的地质勘查工作,而此时距离他爱人的预产期仅剩12天。
项目组成员唐剑军记得,2004年5月的一天,藏北冰寒彻骨,经过一条小河时,为了找到能够过河的位置,唐专红两次脱去厚重的羽绒裤,试探着蹚进冰冷透骨的河水中。“有像阿红这样愿意担当的兄弟一块出野外,令人欣慰。”唐剑军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项目组成员李玉坤回忆说:“一次在拉雄错北面工作时,我和阿红各带一部车准备出去‘打游击’两三天。第一天还挺好,第二天7点多吃完早饭时,阿红觉得胃不舒服,但是他依然坚持工作。后来他那车的司机发现情况不对在电台里呼叫我,我才知道他已经痛得满头大汗。我要求马上往回赶,但是他坚决不同意,说他还能坚持,还有半天时间就到路线尽头了,要是下次再走重复路线,时间来不及,浪费也极大,我们只能继续跑路线。一直到晚上10点多,我们才结束路线连夜往回赶。一路上,他一直在昏睡。凌晨5点多,我们终于赶回营地。”
赴藏3年,在平均海拔5100米的青藏高原,在人们称之为“生命禁区”的荒山野岭,唐专红带领项目组克服高原缺氧、沼泽密布、熊狼袭击等困难险阻,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唐专红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感染了许许多多的地质人,大家把唐专红作为楷模,努力而勤奋地工作。正如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党委书记庞其武所说:“唐专红团队里的年轻人都以他为荣,理想就是做一名像唐专红一样精通专业、事业有成的地质工作者,这为我们培养新一代四有地质人提供了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7 09:58:16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