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3|回复: 0

与众不同是创业的关键

发表于 2016-11-3 15:08: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align=justify]
 ■投资家

  目前创投圈里谈论的最多的几大“风言风语”:BAT垄断了互联网,留给创业公司的机会越来越少;我正在做大数据、VR/AR、AI、SaaS,你们投资吗;现在是资本寒冬,投资人都休息了;互联网的创业机会差不多了。
  以上这些观点都是些热门看法,对创业者来说,关键是要找到“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做得与众不同”,因为创业本身就是在走一条“少有人走过的路”。
  在中国,创新的驱动力更多元,机会也更多。可以从四个维度看待和发展中国机会。首先是社会层面,城市化、消费升级、老龄化等社会现象提供了巨大的创新空间;其次是产业层面,产业后发、完善基础设施、放松管制、进口替代、产业升级等一些颇具中国特色的经济转型期问题给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机会;三是技术层面,移动互联网、IOT、AR/VR、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领域都蕴含很多机会;四是从模式这一维度看,近年来大热的共享经济、众筹等商业模式已经显现出了其在创新上的可塑性。
  从这四个维度中,未来创业拥有五种机会:一是纯科技类、二是科技类、三是产品类、四是服务类、五是新模式。
  目前VC行业存在的两个习惯性思维。一是轻资产与重资产之争,很多投资人和创业者都认为轻资产是好事,确实,一般意义上是对的。但当竞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重资产未必不是很好的机会,前两年的O2O大战最初看似是轻资产的商业模式因持续不盈利陷入烧钱大战,最终死伤惨烈。二是高频与低频之争,没有人不喜欢高频,但是如果客单价起来了,低频未必比高频差,比如iPhone。
  这些习惯性思维,或者是创投圈里流行的说法,未必都是正确的,未必符合每个创业者的情况,所以你自己要研判是不是真的是这么回事儿,如果不是这么回事儿,你可能要修正一下,没有必要听别人的,你自己得独立判断。
  来源:科技日报(本报记者马爱平根据刘二海10月25日在苏州的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现场演讲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