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1|回复: 21

[转贴] 茶和交友  作者:林语堂

发表于 2016-11-4 16:14: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以为从人类文化和快乐的观点论起来,人类历史中的杰出新发明,其能直接有力地有
助于我们的享受空闲、友谊、社交和谈天者,莫过于吸烟、饮酒、饮茶的发明。这三件
事有几样共同的特质:第一,它们有助于我们的社交;第二,这几件东西不至于一吃就
饱,可以在吃饭的中间随时吸饮;第三,都是可以借嗅觉去享受的东西。它们对于文化
的影响极大,所以餐车之外另有吸烟车,饭店之外另有酒店和茶餐,至少在中国和英国
,饮茶已经成为社交上一种不可少的制度。

      烟、酒、茶的适当享受,只能在空闲、友谊和乐于招待之中发展出来。因为只有富于交
友心、择友极慎、天然喜爱闲适生活的人士,方有圆满享受烟、酒、茶的机会。如将乐
于招待心除去,这三种东西便变成毫无意义。享受这三件东西,也如享受雪月花草一般
,须有适当的同伴。中国的生活艺术家最注意此点,例如:看花须和某种人为伴;赏景
须有某种女子为伴;听雨最好须在夏日山中寺院内躺在竹榻上。总括起来说,赏玩一样
东西时,最紧要的是心境。我们对每一种物事,各有一种不同的心境。不适当的同伴,
常会败坏心境。所以生活艺术家的出发点就是:他如果想要享受人生,则第一个必要条
件即是和性情相投的人交朋友,须尽力维持这友谊,如妻子要维持其丈夫的爱情一般,
或如一个下棋名手宁愿跑一千里的长途去会见一个棋友一般。

      气氛是重要的东西。我们必须先对文士的书室的布置,和它的一般的环境有了相当的认
识,方能了解他怎样在享受生活。第一,他们必须有共同享受这种生活的朋友,不同的
享受须有不同的朋友。和一个勤学而含愁思的朋友去骑马,即属引非其类,正如和一个
不懂音乐的人去欣赏一次音乐表演一般。因此,某中国作家曾说过:

       赏花须结豪友,观妓须结淡友,登山须结逸友,泛舟须结旷友,对月须结冷友,待雪
须结艳友,捉酒须结韵友。

      他对各种享受已选定了不同的适当游伴之后,还须去寻找适当的环境。所住的房屋,布
置不必一定讲究,地点也不限于风景幽美的乡间,不必一定需一片稻田方足供他的散步
,也不必一定有曲折的小溪以供他在溪边的树下小憩。他所需的房屋极其简单,只需:
“有屋数间,有田数亩,用盆为池,以瓮为牖,墙高于肩,室大于斗,布被暖余,藜羹
饱后,气吐胸中,充塞宇宙。凡静室,须前栽碧梧,后种翠竹。前檐放步,北用暗窗,
春冬闭之,以避风雨,夏秋可开,以通凉爽。然碧梧之趣,春冬落叶,以舒负暄融和之
乐,夏秋交阴,以蔽炎烁蒸烈之威。”或如另一位作家所说,一个人可以“筑室数楹,
编槿为篱,结茅为亭。以三亩荫竹树栽花果,二亩种蔬菜。四壁清旷,空诸所有。蓄山
童灌园剃草,置二三胡床着亭下。挟书剑,伴孤寂,携琴奕,以迎良友”。到处充满着亲热的空气。

      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随分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
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斯而已。

      在这种同类相引的气氛中,我们方能满足色、香、声的享受,吸烟饮酒也在这个时候最
为相宜。我们的全身便于这时变成一种盛受器械,能充分去享受大自然和文化所供给我
们的色、声、香味。我们好像已变为一具优美的梵哑林,正将由一位大音乐家来拉奏名
曲了。于是我们“月夜焚香,古桐三弄,便觉万虑都忘。妄想尽绝。试看酒是何味,烟
是何色,穿窗之白是何影,指下之余是何音,恬然乐之而悠然忘之者是何趣,不可思量
处是何境?”

      一个人只有在神清气爽,心气平静,知己满前的境地中,方真能领略到茶的滋味。因为
茶须静品,而酒则须热闹。茶之为物,其性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人生的世界。饮茶
之时而有儿童在旁哭闹,或粗蠢妇人在旁大声说话,或自命通人者在旁高谈国事,即十
分败兴,正如在雨天或阴天去采茶一般的糟糕。因为采茶必须在天气清明的清早,当山
上的空气极为清新,露水的芬芳尚留于叶上时,所采的茶叶方称上品。照中国人说起来
,露水实在具有芬芳和神秘的功用,和茶的优劣很有关系。照道家的返自然和宇宙之能
生存全恃阴阳二气交融的说法,露水实在是天地在夜间相融后的精英。至今尚有人相信
露水为清鲜神秘的琼浆,多饮即能致人兽于长生。特昆雪所说的话很对,他说:“茶永
远是聪慧的人们的饮料。”但中国人则更进一步,而以它为风雅隐士的珍品。

      因此,茶是凡间纯洁的象征,在采制烹煮的手续中,都须十分清洁。采摘烘培,烹煮取
饮之时,手上或杯壶中略有油腻不洁,便会使它丧失美味。所以也只有在眼前和心中毫
无富丽繁华的景象和念头时,方能真正地享受它。和妓女作乐时,当然用酒而不用茶。
但一个妓女如有了品茶的资格,则她便可以跻于诗人文士所欢迎的妙人儿之列了。苏东
坡曾以美女喻茶,但后来,另一个持论家,《煮泉小品》的作者田艺恒即补充说,如果
定要以茶去比拟女人,则惟有麻姑仙子可做比拟。至于“必若桃脸柳腰,宜亟屏之销金
幔中,无俗我泉石”。又说:“啜茶忘喧,调非膏粱纨绔可语。”

      据《茶录》所说:“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所以如果要体味这
些质素,静默是一个必要的条件,也只有“以一个冷静的头脑会看忙乱的世界”的人,
才能够体味出这些质素。自从宋代以来,一般喝茶的鉴赏家认为一杯淡茶才是最好的东
西,当一个人专心思想的时候,或是在邻居嘈杂、仆人争吵的时候,或是由面貌丑陋的
女仆侍候的时候,常会很容易忽略了淡茶的美妙气味。同时,喝茶的友伴也不可多,“
因为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
六曰泛,七八曰施。”

     《茶疏》的作者说:“若巨器屡巡,满中泻饮,待停少温,或求浓苦,何异农匠作劳,
但需涓滴;何论品赏,何知风味乎?

      因为这个理由,因为要顾到烹时的合度和洁净,有茶癖的中国文士都主张烹茶须自己动
手。如嫌不便,可用两个小童为助,烹茶须用小炉,烹煮的地点须远离厨房,而近在饮
处。茶童须受过训练,当主人的面前烹煮。一切手续都须十分洁净,茶杯须每晨洗涤,
但不可用布揩擦。童儿的两手须常洗,指甲中的污垢须剔干净。“三人之下,止爇一炉
,如五六人,便当两鼎炉,用一童,汤方调适,若还兼作,恐有参差。”

        真正鉴赏家常以亲自烹茶为一种殊乐。中国的烹茶饮茶方法不像日本那么过分严肃和讲
规则,而仍属一种富有乐趣而又高尚重要的事情。实在说起来,烹茶之乐和饮茶之乐各
居其半。正如吃西瓜子,用牙齿咬开瓜子壳之乐和吃瓜子肉之乐实各居其半。

     茶炉大都置在窗前,用硬炭生火。主人很郑重地扇着炉火,注视着水壶中的热气。他用
一个茶盘,很整齐地装着一个小泥茶壶和四个比咖啡杯小一些的茶杯。再将贮茶叶的锡
罐安放在茶盘的旁边,随口和来客谈着天,但并不忘了手中所应做的事。他时时顾着炉
火,等到水壶中渐发沸声后,他就立在炉前不再离开,更加用力地扇火,还不时要揭开
壶盖望一望。那时壶底已有小泡,名为“鱼眼”或“蟹沫”,这就是“初滚”。他重新
盖上壶盖,再扇上几遍,壶中的沸声渐大,水面也渐起泡,这名为“二滚”。这时已有
热气从壶口喷出来,主人也就格外地注意。到将届“三滚”,壶水已经沸透之时,他就
提起水壶,将小泥壶里外一浇,赶紧将茶叶加入泥壶,泡出茶来。这种茶如福建人所饮
的“铁观音”,大都泡得很浓。小泥壶中只可容水四小杯,茶叶占去其三分之一的容隙
。因为茶叶加得很多,所以一泡之后即可倒出来喝了。这一道茶已将壶水用尽,于是再
灌入凉水,放到炉上去煮,以供第二泡之用。严格地说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
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
。照理论上说起来,鉴赏家认第三泡的茶为不可复饮,但实际上,享受这个“少妇”的
人仍很多。

       上所说是我本乡中一种泡茶的实际素描。这个艺术是中国的北方人所不晓的。在中国
一般的人家中,所用的茶壶大都较大。至于一杯茶,最好的颜色是青中带黄,而不是英
国茶那样的深红色。

      我们所描写的当然是指鉴赏家的饮茶,而不是像店铺中的以茶奉客。这种雅举不是普通
人所能办到,也不是人来人往、论碗解渴的地方所能办到。《茶疏》的作者许次纾说得
好:“宾朋杂沓,止堪交钟觥筹,乍会泛交,仅须常品酬酢。惟素心同调,彼此畅适,
清言雄辩,脱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吸水点汤,量客多少,为役之烦简。”而《茶解
》作者所说的就是此种情景:“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倾泻入
杯,云光滟潋。此时幽趣,故难与俗人言矣。”

     凡真正爱茶者,单是摇摩茶具,已经自有其乐趣。蔡襄年老时已不能饮茶,但他每天必
烹茶以自娱,即其一例。又有一个文士名叫周文甫,他每天自早至晚,必在规定的时刻
自烹自饮六次。他极钟爱他的茶壶,死时甚至以壶为殉。

        因此茶的享受、技术包括下列各节:第一,茶味娇嫩,茶易败坏,所以整治时,须十分
清洁,须远离酒类香类一切有强味的物事,和身带这类气息的人;第二,茶叶须贮藏于
冷燥之处,在潮湿的季节中,备用的茶叶须贮于小锡罐中,其余则另贮大罐,封固藏好
,不取用时不可开启,如若发霉,则须在文火上微烘,一面用扇子轻轻挥动,以免茶叶
变黄或变色;第三,烹茶的艺术一半在于择水,山泉为上,河水次之,井水更次,水槽
之水如来自堤堰,因为本属山泉,所以很可用得;第四,客不可多,且须文雅之人,方
能鉴赏杯壶之美;第五,茶的正色是青中带微黄,过浓的红茶即不能不另加牛奶、柠檬
、薄荷或他物以调和其苦味;第六,好茶必有回味,大概在饮茶半分钟后,当其化学成
分和津液发生作用时,即能觉出;第七,茶须现泡现饮,泡在壶中稍稍过候,即会失味
;第八,泡茶必须用刚沸之水;第九,一切可以混杂真味的香料,须一概屏除,至多只
可略加些桂皮或茌茌花,以合有些爱好者的口味而已;第十,茶味最上者,应如婴孩身
上一般的带着“奶花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4 17:07:35 | 查看全部
问好辛苦的赵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4 17:07:48 | 查看全部
回帖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4 17:07:5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4 17:07:5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5 05:41:5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5 05:42:28 | 查看全部
在人生感悟版块辛苦赵版主,周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5 05:42:58 | 查看全部
平台有你最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5 05:43:0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6:17:59 | 查看全部

回 1楼(zzczzc) 的帖子

感谢张老师的给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