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硬上不如不上”,是谁制造了小沈阳的“杯具”?
王涛
虎年春晚的饕餮大餐吃毕,味道如何,一时坊间众说纷纭。而若评选虎年春晚的“杯具”人物、尴尬之人则非“小沈阳”莫属。
原因再明显不过。小沈阳作为去年娱乐圈中“红遍全国”的圈钱“一哥”,却在“赵家班”使出吃奶劲推出的小品《捐助》里,无奈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小沈阳在《捐助》中,不但台词极少,就表演与“笑果”来看,也丝毫无出彩之处,更没有如愿成为“纯爷们”,与去年《不差钱》里的“大放异彩”相比有天壤之别。这彻底暴露了小沈阳“根底浅、墨水少”的本来面目,应验了笔者去年“小沈阳昙花一现与‘兔子尾巴长不了’”的预言,昭示着缺乏创新的小沈阳不过是春晚过客并将从此淡出人们视野的“杯具”命运。
从“红得发紫”到万众唾骂的“娘娘腔”,从被舆论和无聊人热捧上天、到今日灰溜溜地顷刻被摔到地下,小沈阳只用了一年就把他的“艺术道路”走到了头,着实可怜、可悲。
那么,究竟是谁一手制造了小沈阳的“杯具”?答案不言自明,不是别人,就是小沈阳的“恩师”——赵本山。
毋庸否认,日薄西山、有些“小聪明”的赵本山,在去年春晚以《不差钱》一举“托”红了小沈阳。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掉到钱眼里的商人赵本山不是什么好心的慈善家,作为“本山传媒”的董事长,赵本山要小沈阳“知恩图报”、要把小沈阳身上的“剩余价值”榨取干净。
2009年一年,小沈阳凭借牛年春晚镀金,身价暴涨到六位数,连续在全国各地巡演100场,票房收入高达4个亿,平均每场达到了400万元,小沈阳的商业价值可谓是“前所未有”,给赵本山赚了个盆满钵满,以至于赵本山膨胀到要烧包移民加拿大、买飞机、抛巨资海南圈地。
物极必反。与小沈阳全国巡演风光无限的同时,小沈阳扭捏作态、不男不女的娘娘腔,千篇一律、无聊至极的恶俗节目内容,缺乏积淀、缺少创新等种种先天不足与毛病,也彻底暴露无遗,让公众逐渐认清了小沈阳低级庸俗的真实面目。到去年底,小沈阳已经被舆论铺天盖地的指责和谩骂声音所淹没,小沈阳终于“被”赵本山完全“透支”了,以至于小沈阳上不上虎年春晚都成了问题。
对于上不上今年春晚,不管是不是小沈阳心声,小沈阳曾清醒过:“硬上还不如不上,如果没有好本子非要往上冲,很难突破去年的成绩,会让观众失望。”
既然“硬上不如不上”,为啥又上了?笔者以为,年轻的小沈阳还是经不起华丽春晚舞台的巨大诱惑,抵御不了名利的诱惑,最终还是架不住赵本山为了谋利、“为了堵大家的嘴”的私欲和霸道,硬是在最后时刻将小沈阳拽进了春晚,目的就是在其“最后疯狂”的春晚舞台上延续“小沈阳神话”,并再“托”红另一个徒弟王小利,让他们今年再挑头搞“刘老根大舞台的全国巡演”圈钱,以挽救“本山传媒”肆意扩张后颓势和没落,以维持他在那些越来越难以驾驭、摆平的众多徒弟中的“教主”地位。
毋庸置疑,赵本山的小品《捐助》在虎年春晚彻底“栽”了,沦为“鸡肋”的小沈阳更是“栽”惨了。此时,“杯具” 的小沈阳是否想起了曾经的冷静:“硬上不如不上”呐?新华网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