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10|回复: 34

[转贴] 故乡的雾

发表于 2016-11-7 18:26: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金陵石化  于凌燕

    深秋季节,朝九晚五,来去匆匆之间,总有些若有所失的惆怅。今夜山雨初歇,月华如昼,我忽然怀念起故乡的雾了。
    故乡金陵的此时,正是品雾的好季节。约三五好友于高楼平台,一壶清茶,几块点心,远眺古城奇雾。放眼处莽莽苍苍,天地一色,偶尔露出远处高楼塔尖,依稀海市蜃楼。扑面不湿,入鼻欲塞。大街上但闻车马喧,不见行人面,如借时空隧道进入科幻世界。

    雾,是金陵名片,是一道让人刻骨铭心的风景。

    北京的雾我是领略过的,架势很大但温温吞吞,来势凶猛却回味不永。少了金陵老雾的回肠荡气和沉稳老辣。到底建都历史太短,行家一眼就知底蕴尚薄。就像刚出徒的裘派花脸上台吼几声,虽底气十足,然少了裘盛戎的厚重韵味。上海也是有雾的,太淡,太拘谨,太细腻,正如他们的小资情调,远不如金陵的雾更醇厚,更上鼻,吸一口是一口,痛快酣畅,大有慷慨悲歌的豪气。至于石家庄就更不入流。其雾貌似浓厚,略一过鼻,掩不住的泥土气息,且不具层次。金陵毕竟是古城,雾里都满是老南京带给人的朴素感,吸着充实,踏实。更讲究的是吸后悠长的回味,咀嚼不尽。外地人每每感慨古城之文脉久远,江山有代。古时鄚州扁鹊,今日有金陵雾了。传言石家庄仗着省会的势,也想以雾传名,愈发显得小气。“唯其不争,莫能与之争。”金陵是深谙古训的。

    金陵之雾还有他人不及处:每年如此,绝不因时序而懈怠。雾锁石城,这是只有千年古城才有的定力。也从不让慕名而来赏雾的客人失望。雾,已经成为本地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水中微生物之于鱼虾,暴风之于海燕。夏季里偶尔大雨初霁,雾气稍减,倒让人觉得突然。

    爱赏月的人是不能错过金陵的。赏月,若只喜欢分明的远山近水,月明星稀,便显得浅薄,被雅客们耻笑。既然是赏,必要有些遮掩才够含蓄、婉约的味道。“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中国艺术的美妙常在于不能写尽,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如国画中大写意的笔法,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但古人是错过了金陵赏月的妙处的。这里的雾将天地全然隔绝,不留一丝罅隙。赏月一变而为猜月,顿生妙趣,而这对平庸的诗人简直是噩耗。本地的孩子要想以星空入诗,则需到网上看图片,或者听老人们讲“很久很久以前……”我以为这是对培养想象力很有补益的。

    雾的功效绝不仅限于艺术,就是日常生活也因而变得有趣。沉沉雾里,对面楼房如隔重幕。这时窗帘便显得多余。家中无论做什么,既开放又安全,这是无雾的城市体会不到的。这雾若是再厚重些,怕是连窃贼也不敢入室行窃了。撬门窃物,出门迷路,这足以让贼胆怯。据民间人士云,近两年治安案件显著下降,足以证明雾对和谐社会的贡献。

    海南也有迷迷茫茫的日子,那只是如纱之轻,如烟之淡,像江南人的软语,好听但失之于腻而轻薄。尤其秋冬季节,在海南住久了便有诸多不适,总觉得自己与青山绿水的疏离。偶尔站在马路中间汽车最密集处,深深吸几口,心里顿时泛起淡淡的乡愁。

    露从今夜白,雾是故乡浓。我这就收拾行李回故乡去,趁着这最好的季节,一解雾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06:39:4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06:39:52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版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06:40:03 | 查看全部
学习交流.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06:40:2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06:45:4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06:46:02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带来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06:46:16 | 查看全部
支持专页支持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06:46:2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6:22:42 | 查看全部

回 1楼(幸福海边) 的帖子

感谢李老师的给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