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讲奉献,必须要落实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党性修养上
加强党性修养过程是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克服私心杂念的过程,也是坚持党的宗旨,时时、处处、事事为党和人民作奉献的过程。要注重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真理来自觉地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自觉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一生一世当中都能真正做到无私奉献。我们共产党员讲奉献,要追求不为名、不为利,不求索取、不图回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要拥有无私奉献的宽广胸怀,在挫折与荣誉面前,在日常工作中与集中教育时,在缺少监督与受到监督时都始终如一,自觉把奉献融入自己的生命。奉献既包括才智、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也包括金钱和物质的让渡。要时刻自重自省、慎独慎微,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三、有作为,必须要落实在敢于担当的具体行为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责任无处不在,担当义不容辞。为此,必须要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担当精神,始终做到为党尽责、为国奉献、为民分忧,更好地完成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一是强化政治责任,旗帜鲜明敢担当。讲党性、讲政治,是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的第一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党员干部必须要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毕生的追求,坚守正确的理想信念,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强化发展责任,攻坚克难勇担当。面对前进道路上的一根根“硬骨头”、一块块“前沿阵地”,党员干部必须要顺应时势,勇于担当,在担当中披荆斩棘、建功立业。三是强化为民责任,恪尽职守勤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的根本目的。党员干部必须要在与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血肉相连的真情实感中理解自身的责任和担当,切实做到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
《党课》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