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2|回复: 0

东滩矿“六大”管控体系夯实安全基础

发表于 2016-11-10 21:16: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基础不牢固,地动山摇”,东滩矿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为目标,着力构建安全责任、安全预控、“三基”建设、技术支撑、灾害防治、考核问责“六大”安全管控体系,矿井实现安全生产十周年。

他们始终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敬畏生命、敬畏安全、敬畏职责,引导干部职工算好经济、社会、政治、生命、家庭“安全五笔账”,做到所有工作首先确保安全工作,所有投入首先保证安全投入,所有责任首先落实安全责任。建立以矿长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控体系,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以总工程师为技术责任人的业务保安体系,以安监部门为主的安全监察体系,以纪委监察部门为主的安全效能监管体系,以工会和群监员为主的安全协管体系,修订766个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切实把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层次、每一个环节、每一名干部职工。预防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首要选择和第一要务。他们深入推进安全风险四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在总结提升安全预控经验做法,实施“三位一体”安全评估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实施每周一次的安全工作重点分析制度,每月一次的现场岗位实践制度,每年一次的区队包保安全评估制度,形成了量化考核、严格奖惩的安全管控手段。把班前会作为保证现场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副总及以上领导轮流参加,会议室安装视频,将情况上传微信平台,超前预防预控。

他们始终坚持抓基层、强基础、练好基本功,深化安全质量标准化、五型班组、教育培训“三项建设”。把质量标准化作为生命、基础工程来抓,细化13个专业、39项标准,将生产单位划分采煤、掘进、机电、辅助区队4个赛区,每月开展“红黄旗”区队、优秀“两长两员”、质量标准化竞赛评比,确保安全质量标准化高位动态达标。大力实施全员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强化案例教育、实践教学、岗位实训和脱产培训,形成了矿利用“教培基地”抓全员培训,科室利用下井写实抓业务培训,区队利用网络平台抓班组长培训,班组利用导师带徒抓岗位技能培训的“四级培训网络”。以高可靠性、自动化、用人少为方向,大力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着力破解制约煤矿安全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用人多、事故风险大的问题。采煤工作面分别采用大采高综放和一次采全高工艺装备,始终保持“一矿两面”高度集约化生产。综掘工作面配套大功率综掘机和机载临时支护,加大顺槽断面,为采煤工作面顺槽实施支架支护奠定了基础。普掘工作面推广应用全液压凿岩钻车、新型耙斗式装岩机,与皮带、移动矸石仓配套使用,实现了岩巷掘进一体化连续作业,提高了安全系数和劳动效率。采区变电所、主煤流胶带输送机、给煤机、架空乘人装置及主泵房等岗点进行集控信息化改造,实现了自动控制和片区巡检,大幅减少了岗位工。

在灾害治理方面,把冲击地压防治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从开采顺序、工作面布置、煤柱留设等方面优化布局,利用微震监测系统、应力在线监测系统实施24小时实时监测,采取以大直径钻孔卸压、深孔爆破卸压为主的综合解危措施,有效杜绝了冲击地压事故,被列为全国冲击地压治理示范工程。不断强化煤层自然发火防治,地面建成3个制浆站和1个制氮车间,注浆、注氮管路在掘进时随掘随敷;建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采用束管监测、人工取样分析、光纤测温等手段,超前监控隐患区域,连续11年杜绝自然发火事故。粉尘防治是灾害治理的又一“重头戏“,他们严格执行生产过程关键工序的降尘措施,回风流安设自动化防尘水幕配合捕尘帘,采煤工作面安装随机自动喷雾和移架、放煤自动喷雾,普掘工作面采用湿式喷浆,10年来在岗职工无一例新增职业病。安全工作能否落实到位,关键是安全问责机制是否科学。他们在抓好《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新《规程》、《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宣贯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快严”行动、“三类人员”集中整治、单人单岗作业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月、年终百日安全决战等系列活动。突出加大事前问责力度,推行了“四个一”监督检查机制:即隐患每天一筛选,问题每周一分析,每周一次井上下安全大检查,每月通报考核一次安全问题。建立安监员业务培训、定期考评、市场分配和末位淘汰机制,采取区域跑片、重点工程专盯的方式抓监管。高度重视节假日、上级重大政治活动等特殊时期的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夏季和冬季“三防”安全措施,有序组织井下停产撤人演练、防洪演习、河堤巡查等工作,严防因特殊时段和灾害天气引发事故。(盛玉强 王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