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二天,再在同学家吃饭时,豆豆故技重施,大家说话时他也大声说,这时我会安静地倾听豆豆在说什么,并不时回应他,当豆豆又试探性地唱歌时,我说:“大家都安静一下,豆豆要唱歌了!”
豆豆很高兴,唱了好几首才罢休,我们边吃边听,等他唱完歌,见我们都已经吃完饭,豆豆说:“我要吃饭了,等我啊,不能把我的饭倒掉!”
我真诚地说:“昨天把你的饭倒掉是妈妈做错了,对不起,你想吃到什么时候就吃到什么时候,我们先去洗碗了。等你吃完,把碗送到洗碗池里来吧。”
豆豆很快把饭吃完,哼着小曲把碗送过来,看着心情非常好,当然心情好的还有我自己,同学们也都笑意盈盈。原来放下妄念,轻松的不光是我自己。这次事件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自那以后,在孩子吃饭的问题上,我不再纠结于形式,而是更多地去想孩子当时心里需要是什么,我怎么做才是一个母亲出于本能的做法,才是真正爱孩子的做法。
从同学家回来以后,我们家开始全面放开吃饭这件事,当我不再执着于培养孩子所谓的好习惯时,我发现孩子其实非常会自我管理,原来真正好的生活习惯,只要父母做到,孩子就能看到,更能学到。
比如以前,我会要求必须在餐桌上吃饭,没吃完就不可以下餐桌,每次豆豆吃到一半跑下餐桌,我会立马把他抱回来吃,他如果还是要下去,等我们都吃完,他就没有饭吃了。可以说,这时候每次他跑去玩时都是很不专心的,不断关注着我们有没有倒掉他的饭菜,如果我们倒掉他的饭菜,他就会不依不饶地哭个不停,可是下次他还是会吃到一半跑下去玩。时间长了,我发现表面上我们是在争夺一碗饭菜,实际上我们在进行一场权力之争,看到底谁说了算!
我决定放下心中的妄念,随孩子自己的意愿,谁说一个吃饭吃到一半跑去玩的孩子就一定会养成所谓的坏习惯呢?难道我还担心他一辈子吃饭都是吃到一半就跑去玩吗?当我真正放松下来,豆豆反倒很少跑下餐桌玩了,偶尔他也会吃到一半想起有什么好玩的游戏还没玩够,于是跑下去玩,但那是因为他实在太想玩了,而不是因为想要挑战我,更不是要和我进行权力之争。同样,他每次吃到一半跑下去玩,我都不会干涉,我会继续把饭留在餐桌上,他什么时候回来吃都可以。事实上,我越放松,他就越容易安静地把一顿饭吃完才离开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