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墓兽,初唐时期为人首兽身,盛唐为兽面兽身。头的形象和身躯往往是肉食类猛兽。肢、蹄是善于奔跑的草食类动物的偶蹄,肩上的翅膀则是猛禽雄鹰的翅膀。总之,把一切强大力量都集中在它的身上,以极度夸张的线条塑得面目狰狞,背脊上耀动着火焰,似乎随时一跃而起,去镇压敢于侵犯墓主人亡灵的魔怪。
文吏俑,直接取材于唐朝上层官场。唐王朝有像魏征那样一些清正廉洁、励精图治、精明强干的能臣。他们高瞻远瞩,为唐朝的稳固和兴旺做出过贡献。也有像来俊臣那样的恶吏,他们凶狠狡诈,手段残忍,把唐朝上层搅得浑浊不堪,使上层官吏集团步步走向腐败。工匠们塑造这些形象,有的文静端庄,思绪深沉,气派不凡。有的虽然塑得峨冠博带,道貌岸然,但双眉下斜,三角眼朝上翻,一脸横肉,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一肚子坏水的家伙。
胡俑,深目高鼻,种类很多,有的头戴尖顶帽,身穿开领衣,或手执胡瓶,或背负包袱,神态温良恭俭。他们经营商业,能吃苦耐劳,对世界了解很深,对繁荣唐朝经济、沟通东西方贸易往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胡俑中有的披巾执事,袒露胸怀,从事饮食操作,有的抱着西域胡乐在弹奏,有的翩翩起舞,有的牵着明驼骏马,行进在万里沙疆。大凡这类人物都体格雄健,性格憨厚。工匠们用这样的手法来艺术地塑造他们,再现了唐代中国各族人民和西域各国人民友好相处、频繁交往的情景。
唐三彩的人物形象和汉代陶俑、魏晋南北朝釉陶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具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1)手法上汉至南北朝比较粗犷,唐三彩比较细腻。前者形象没有线条的曲线美,后者婉转多变。(2)前者没有性格变化,面目板滞,后者有地位、年龄、种族等性格特征,且较明显。
在众多的动物形象中,雄健的骏马和稳重憨厚的骆驼塑得最出色。它们结构分明,比例准确,富于艺术的概括力。唐代艺术家们在石雕、陶塑和绘画上表现骏马的形象极多,文人诗人评论这些作品的标准也极严格。唐三彩的马大多是线型流畅,骨肉匀停,神完气足。艺术家们主要在于表现精神,用内在的劲而发外在的形。鲜于庭诲墓出土,现在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白色三花马、洛阳唐墓出土的大黑马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这些优秀作品,虽然较之龙门石雕、敦煌彩塑有形体大小之别,但是,它们的艺术成就却各有所长,同样为唐代艺术百花园增添光彩。另外,唐代还生产琉璃瓦,琉璃瓦用在建筑上使中国建筑巍峨壮观,辉煌壮丽,很有民族气魄。
唐代釉陶,对其彩釉独具的特色,人们用绚丽、斑斓、淋漓尽致这类字眼来形容是十分恰当的。釉料中有铅金属,流动性很强,加上各种彩色,在窑中焙烧时,釉层流淌,每种颜色都呈现从浓到淡的层次,各种颜色互相浸润,互相渗透。工匠们巧妙地将施釉技巧和装饰手法互相结合,有意地使它错综复杂,人工加天然,形成融合绚烂的效果。
来源:中国古代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