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35|回复: 6

【聚焦班务任务⑤】“班务任务双闭环”管理法之“勇吃螃蟹”创新管理法

发表于 2016-11-13 23:33: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编者按 在班组管理方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12所“飞天团队”姿控组坚持科学管理、全员参与的理念,将多年来班组管理的经验进行总结,升华到理论高度,提出并实施了“班务任务双闭环”管理法,破解班组“为赶任务顾不上抓班务、抓班务又影响了任务”的窘境,让班组管理变“千条线”为“一股绳”,变“单循环”为“共循环”,变“控结果”为“控过程”。班组工作划分为班务和任务两类,班务是事务性工作,任务是业务性工作。班务管理一条线,任务管理一条线,班务推进任务、任务带动班务,班组长对两条线信息流融汇统筹,持续推进,构建了双闭环反馈机制——“班务任务双闭环”管理法。

  日前,由“飞天团队”姿控组职工自己写作的《班务任务双闭环管理法》一书已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今天,本栏节选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葛朗台”成本管理、“零缺陷”质量管理、“新传帮带”育人管理、“勇吃螃蟹”创新管理以及“双闭环”安全管理,不同的方面同样的理念,是“飞天团队”姿控组班务任务双闭环管理法同根衍生的五大特色法宝,五个枝繁叶茂的分支共同的护佑着姿态控制技术的根,新的时期依然勃勃生机——


“勇吃螃蟹”创新管理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被列为五大理念之首,可见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对于班组的发展也是这样。

  我们姿控组将技术创新定位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方向,追赶技术发展前沿、引领技术发展是我们的长远目标。近年来,姿控组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逐年增加,2006年,姿控组原组长祁振强博士参加了国际宇航联大会,并且在大会上做了题为《Integrated Approach combining Doppler Positioning and Celestial Navigation based on UKF》的报告,得到了与会国专家认可,并对我们企业航天控制技术的探索性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我们走出去的一个开始,也是第一次“吃螃蟹”。

  中国航天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们也愿意珍惜在国家上展现风采的机会,让世界更多听到中国人的声音。祁振强博士讲了一个插曲,在参与竞选IAF 副主席过程中,国际宇航联提名委员会主席不经意地说:“中国虽然是一个航天大国,但是目前在国际宇航联的会员组织只有1个(由于我国航天工作的性质,目前中国只以中国宇航学会的形式参与国际宇航联的活动),所以从竞选IAF 副主席投票的角度看不太有利。”这是在暗示我们放弃竞选吗?要知道,竞选到IAF副主席席位,一个是争取更多在国际舞台上发声的机会,另外在诸多常务性工作中也利于中国宇航界开展工作。国际宇航联提名委员会主席话音未落,中国宇航学会的李芙蓉老师(IAF顾问委员会成员)立刻表态:“主席先生,您的表达有误,中国的会员单位是2个,而不是仅有1个,不要忘记还有The Aeronautical and Astronautical Societ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aiwan,China!”。此语一出,提名委员会主席连连道歉。

  祁振强说,我身在其中,能感受到作为中国航天人的被尊重,同时也能体验到在国际舞台上,不卑不亢地宣传国家,宣传企业,争取每一个关乎国家利益的机会这很必要。

  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代表中国!

  2013年11月,我们姿控组参加编写的《空间系统-控制系统仿真要求》(编号ISO—16781)国际标准发布,这是我们第一次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中国航天第一项从申请阶段开始的国际标准制定项目,中国航天第二项在国际标准化组织获得立项的项目,吹响了中国航天迈向国际的号角……

  我们认为,国际上发声,实际工作中应默不作声。

  针对飞行器控制系统特点,面对日新月异的飞行器控制需求,创新是维系专业持续发展的需求与动力。创新不仅源于对航天先驱们工作成果的继承、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借鉴,更源于踏踏实实的工作实践。“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敢说不!”这是姿控人的创新理念,也是我们姿控人的工作习惯。

  创新管理需要注重对人才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团队组织协作的保障,注重通过结合国内外专业技术发展动态制定专业发展的远期规划,为组内提供良好的创新氛围与土壤,注重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和推广应用,便于对创新成果进行多角度的实践检验,促进其深层次的改进和发展。姿控专业在创新方面,具有良好的经验。

  我们认为的创新管理,实质上对于专业性团队,永远是:管理如何为技术的发展扫清障碍。

  我们姿控组将技术培训作为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开展具有特色的培训工作,将培训交流活动制度化、周期化,每月进行一次培训交流、每周进行一次质量分析。组里有专门的培训管理员负责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学习交流日、型号技术攻关等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新技术交流等活动,努力提升全组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质量保证能力。建立了“专题讲座、技术交流、内部研讨”三层次培训学习机制。经过历任班组长的深入引导,目前姿控组的培训工作已经从被动完成任务逐步转化为以型号需求为牵引、主动跟踪专业前沿、切实提升专业素质的技术研讨活动;从以往单纯的主讲人大量讲授、参与者被动接受,转化为参与者随时提问互动、“敢说不”、全员相互交流的形式。主讲人不仅仅是完成授课任务,而且通过互动,从中获得启迪、激发出新的思想火花,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团队成员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和觉悟,整个姿控团队弥漫着终身学习的氛围。

  我们认为的创新管理,实践中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独辟蹊径。

  工程实践中任何一种技术的采用都必须经过充分的研究、详尽地论证,需要提前开展扎实的预先研究工作,尤其针对各种新技术研究、姿控组通过成立“技术攻关组”的形式,定期针对新技术问题开展讨论交流,互通进展,并对每阶段技术攻关课题进展情况进行审查,在攻关组中总有几名刚入所、思维活跃的年轻同志,通过他们“敢说不”的冲劲为新技术的引入披荆斩棘。针对难解决的各种技术问题,我们成立了“难题突击队”,在人员组成方面,要求参加人员必须由具有运载、战略、战术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共同组成,由组内老专家严格把关、中青年骨干全面负责、朝气蓬勃的年轻同志积极参与突击。通过集体攻关,依靠集体的智慧与力量,解决了型号在研、预研等多项技术问题,如模型在线辨识问题等,为多个国家重点型号的飞行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我们通过知识管理员每周发布国际航天新闻、航天飞机、交会对接、探月等专题,使组内员工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国际航天的最新动态。开拓了全球视野、把握了学科发展的前沿,同时根据国际技术发展需求定期制定组内专业技术发展规划,分步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工作。

  螃蟹好吃,但第一个吃需要胆量。“勇吃螃蟹”创新管理法,就是为引凤而筑巢的一些列促进思路和措施,我们相信,艺高人胆大,见多自然识广,勤思也就才敏,勇吃螃蟹的条件到了,创新自然水到渠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4 05:47:1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4 06:29:44 | 查看全部
好的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4 06:30:3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4 15:28:1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4 22:26:07 | 查看全部
再来学习老师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21 19:53:09 | 查看全部
能把具体的创新经验分享出来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