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陵画派”以山水画而著称于世,是我国画坛上的一支劲旅,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在这一画派中,继傅抱石之后又涌现出四位优秀山水画家,他们就是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画界称他们为“金陵四大家”。钱松喦为“金陵四大家”之首。
红色题材成就辉煌
钱松喦(1899—1985)是我国现代著名山水画家。又名松喦、松严,号芑庐主人,江苏宜兴人。自幼随其父学习诗文书画。由于他天分高、肯用功,故学生时代已负盛名。曾创作《贯华阁图》得到无锡画家吴观岱的赏识。后入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师承胡汀鹭。研习石涛、石溪、沈周、唐寅等画艺。30岁时即为国文、山水画教授,古代文学和传统中国画的功力极为深厚。1929年所作《寿者相》等入选第一次全国美展。解放后,他游遍祖国大江南北,写生作画,1957年为江苏省国画院首批画师,生前任江苏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生前政府为其出版个人画集甚丰,拍摄专题纪录片3部。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钓鱼台国宾馆均收藏或在显著位置陈列其作品。
钱松喦擅长山水、花卉、书法,画风早年受石溪、石涛影响颇深。但他不局限于形似,而强调骨法用笔,喜用雄浑古拙之“颤笔”,自诩为“浑厚沉着”。在运用色彩上更大胆突破、绚丽明艳、五彩斑斓、令人振奋,过目难以记怀。上世纪50年代,功力虽深的钱公仍未跳出石溪、石涛、沈周和唐寅的笔墨,文人画习尚浓。在60岁后壮游祖国名山大川后锐意探索,创造出自己的艺术特色,巧妙把传统技法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出炽热的创作情怀,一批惊世骇俗之佳作跃然纸上,名震中外。60年代后,钱松喦创作的山水在画坛享有很高声誉,他喜游历,注重外师造化,恪守“师其心、不师其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法则,在继承传统画法的基础上致力于创新,他笔下的作品章法构图独特,笔墨浑厚,色彩运用大胆独特,意境深远,形成了浑厚沉着、浓郁清新的艺术风格。有专家认为,钱松喦对艺术创作十分严谨,在立意、构图、笔墨、色彩、题句上都匠心独具,不落俗套。特别是对笔墨浓淡变化、色彩交织融汇,线条纵横有序,书法抑扬有力,印章法度严谨,题句画龙点睛,裱工精细衬托钱松喦皆十分考究,务求精益求精。他毕生业精于勤,书卷不释手,书法不离手,诗句常在口,丹青频出手。年至耋耄,勤奋之习未改,探索之心不息。并意味深长地教诲后人“人可老,画不可老,要日日新”。应该讲,钱松喦在新中国成立后,他画的红色题材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是其他画家不能相比的。尤其是革命圣地题材作品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最为瞩目,让人难以忘怀。 |